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筑防线 保平安—云南加强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8月30日   来源:云南日报

筑安全防线 保百姓平安
——云南省加强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综述

    经历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干旱“洗礼”,又迎来强降雨、洪涝带来的地质灾害考验。“无灾不成年”,这是云岭大地最真实的写照。

    在与自然灾害的一次次抗争中,云南的防灾减灾能力一步步走向理性和成熟。省委、省政府紧扣云南省经济欠发达、自然灾害频繁等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了“建重于抗,抗重于救”的原则,不断拓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科学发展的路子,逐步实现由传统型防灾减灾救灾向现代型防灾减灾救灾的转变,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道道防线。

    10措施确保防震减灾

    地震,一个让人敏感的话题。地处小江断裂带的云南,对此就更为敏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几天,省委、省政府就审时度势,提出了防震减灾十大能力建设:从当年起,用5年时间,筹措100亿元左右资金,实施10项重大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云南省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是一项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也是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全力以赴的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在工程一年多的推进中,云南经受了盈江、攀枝花—元谋和姚安地震的检验,形成了政府主管、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目前,云南省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明显提升,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逐步提高。全省已完成对10个市(州)、31个县市区、147个在建工程项目和中小学校、医院等的抗震设防重点抽查与督查和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任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初见成效,67万余户农村民居的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工作已全部完成,应急通信和电力设施保障能力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抵御地震灾害和抢通保通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实施,救灾仓库建设和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加速推进,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防治工作全面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正在逐步深入,紧急救援体系逐渐完善。一支由公安消防、武警、解放军等构成的1200人的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完成,已形成面向全省范围、科学部署力量、点线面结合、覆盖范围广、应急快速的抗震救灾力量……700多天,全省各相关部门以超常的速度推进防震减灾10大措施建设,交出了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投巨资除隐患保安澜

    今年主汛期,曲靖潇湘、楚雄九龙甸等311件曾让人“提心吊胆”的病险水库“康复”并发挥出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曾经险情不断的南盘江、大盈江、瑞丽江等9条大江大河的险工险段,经过综合防洪工程治理,为沿河区人民群众筑起了安全屏障。

    对于多灾的云南来说,洪涝灾害是最主要的灾害之一。

    为遏制洪魔,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作为全省重点督办的20个重大项目之一,责成水利等部门编制完成了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3年实施方案,积极上报水利部争取国家支持。在此基础上,全省共有442座大中型及重点小(一)型水库进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名单。目前,442座病险水库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9.01亿元,今年内可全部完成除险加固。这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可恢复库容6.7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228万多亩,保护耕地410多万亩,保护人口655万多人,防灾减灾能力将得到提高。

    流经云南省的南盘江、怒江等江河,防洪标准普遍较低,有的甚至成为威胁沿河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为此,云南省加大了对重点江河的综合治理,先后投资8亿多元对南盘江、大盈江、瑞丽江、澜沧江景洪段、南汀河孟定段、红河河口段、怒江六库段等10条重要江河或国际国界河流进行综合防洪治理,共新建或加高培厚堤防333.21公里,新增保护人口187.73万人,新增保护面积144.86万亩,南盘江沾曲陆段、怒江六库、大盈江、瑞丽江、澜沧江景洪城区段等形成了较完善的防洪体系,为沿岸各族人民消除心腹之患。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防汛预案,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全部完成本级防汛应急预案的编制,初步形成了全省防汛应急工作预案及管理体系;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建立了由40多名水利专家组成的云南省抗洪抢险专家库,提高云南省抗洪抢险技术水平;建立健全了大江大河干支流水文水资源和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及时提供准确的水情、雨情、汛情,为防汛抢险救灾提供及时全面的科学依据,提高了云南省的防洪减灾能力。

    “兴水润滇”抗旱魔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使冬春季节的云南总是饱受干渴之苦。

    新世纪以来,云南大步跨越。2003年,云南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以烟草反哺水利”的重大决策,烟草行业6亿元补助资金,为正在建设的水源工程提供血液;2007年,省委、省政府又决定省级每年新增10亿元水利专项贷款,推动全省水利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水利投资在2002年以前每年仅20多亿元,2009年突破100亿元。近3年来,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27.1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514座,水库总库容达到108.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4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90万亩,年供水量为144.2亿立方米。在去冬今春的百年大旱中,散布云岭山乡的水源工程,滋润着云岭大地,为干渴的人们提供了生命之水。

    百年大旱,百年思考。今天,云南兴水的步子迈得更大,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到“十二五”末的6年,全省累计投入1000亿元左右,开工建设10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完成541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库容30亿立方米,总库容达到138亿立方米,供水能力达到188亿立方米。抗击干旱,云南将更有底气和实力。

    地质灾害防治长期关注

    惊心动魄的马龙洪灾、巧家泥石流灾害尚未远去,贡山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又赫然出现在2010年的夏季。云南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今年1至7月,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78起,其中,滑坡179起、崩塌26起、泥石流64起、地面塌陷5起、地裂缝4起。造成19人死亡,16人失踪,经济损失2973.45万元。

    山高坡陡,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全省已纳入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5万多处,受威胁人口153万人。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委、省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拨出巨资,开展德钦、绿春、红河、泸水县城等一批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2006年至2009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近2.9亿元,用于云南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绿春县城、德钦县城、楚雄灾区等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防治成效,促进了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

    与此同时,云南省确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狠抓重要隐患点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责任、措施和任务。各地对已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层层落实了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等制度,初步建立起全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云南省还建立了包括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和滇东北、滇东南、滇南、滇中、滇西北和滇西南6个片区专家组,共有26个调查小组、78名专业技术人员,明确了各个片区和各个调查小组的负责人及其职责。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建立,为科学防范和减少损失提供了技术支撑。

    防灾减灾保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时间的前行和各项措施的落实,云南省防灾减灾能力日渐加强。全省地震、气象、水利、交通、农业和林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已形成了防灾抗灾的巨大合力,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记者 张锐 李犁 熊燕)

 
 
 相关链接
· 农业部迅速部署农业系统洪水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 河南召开进一步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紧急会
· 国家防总: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和水库安全度汛
· 玉树地震灾区过渡安置和重建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