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国土资源部:舟曲泥石流灾害遥感初步解译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8月09日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1.地理背景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上游,东、北与陇南地区的武都、宕昌县为邻,南与陇南地区的文县、四川省南坪县接壤,西与本州迭部县毗连。东径103度51分至104度45分,北纬33度13分至34度01分,西秦岭、岷山山脉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多高山深谷,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半山河川地带温暖湿润。海拔在1173至4505米之间,年均气温12.7摄氏度,年降水量400毫米至900毫米。全县总面积298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44万亩。共辖22乡,总人口13.47万多人。

    2.地形特征

    

    图1 地形比降示意图

    如图,根据地形情况 ,将三眼峪分为3段,其中A-B段沟道比降为92.4‰,B-E段沟道比降为279‰,B-F段沟道比降为267‰;罗家峪分为2段,其中A-C段沟道比降67‰, C-G段沟道比降214.5‰。

    3.地质背景

    舟曲- 武都处在西秦岭造山带南部,迭部- 武都逆冲推覆构造带,白龙江复式背斜核部。主要出露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建造及志留系黑色碎屑岩夹硅质岩。区内北西西向区域断裂发育,沿断裂带零星分布有印支- 燕山期中酸性小岩株或岩脉。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松潘—故孜地槽褶皱系和西秦岭地槽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的接壤部位,主要构造线呈NWW向。区内主要出露一套志留系至三叠系浅变质岩系

    图2 遥感解译地质图

    地层岩性:下吾拉组(D2xw):深灰色薄-中层状灰岩、泥岩、泥灰岩夹钙质板岩;岷河组(C2m):灰岩、硅质条带灰岩、少量砂岩、千枚岩(或页岩)。大关山组(P1dg):灰—深灰、灰白色中厚层灰岩、结晶灰岩、鲕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灰岩夹碳质页岩。迭山组(P2ds):灰、深灰色鲕状灰岩,灰岩、角砾状灰岩。下部夹钙质泥岩。 底部为黑色含碳钙质页岩夹薄层灰岩。当多组(D1-2d):中上部深灰、灰绿、褐紫红色板岩、变石英砂岩夹灰岩、铁质岩;下部深灰色灰岩夹板岩、变粉砂岩;底部变砂岩、板岩、含磷砂质灰岩益哇沟组(C1yw):以致密块状灰岩为主,其次为白云岩、泥质灰岩、燧石结核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局部夹千枚岩。舟曲组、卓乌阔组并层(S2-3z-zw):灰—灰黑色板岩、千枚岩、粉砂质板岩夹变砂岩、硅质岩、灰岩。隆务河群(T1-2L):灰、深灰、灰绿色砂岩、粉砂岩、板岩夹薄层灰岩及砾状灰岩。自下而上,灰岩逐渐减少、变薄。

    陇南地区是我省基岩滑坡最发育的地区,秦岭褶皱系伴随许多近东西向的深大断裂带,岩层受区域变质作用,经长期内外营力作用,最容易产生滑坡。根据滑坡的分布特征,将西秦岭陇南地区划分两个滑坡亚区带。

    (1)礼县—成县嘉陵江上游滑坡带( II1 ) 。滑坡主要分布在西汉水流域,主要以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滑坡为主,次为降水作用形成的滑坡。该区滑坡较少,分布零散,不成群出现,规模较小,多以浅层的基岩滑坡和混合型滑坡为主。

    (2)舟曲—武都白龙江滑坡带( II2 ) 。白龙江受断裂带的控制,新生代以来山地上升,地震强烈,故在沿江两岸的变质岩中,滑坡成群分布,滑坡规模较大,主要以基岩滑坡为主。

    4.泥石流灾害遥感初步解译

    泥石流灾害发生在舟曲县北山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属粘性泥石流。如图3、4所示泥石流灾害分为流通区、掩埋堆积区、白龙江堆积区。碎屑堆积总体积约为169万m3。

 
 
 相关链接
· 国土资源部部长:舟曲泥石流灾害有五方面原因
· 国土资源部航遥中心将灾后影像图送达前方指挥部
· 国土资源部对舟曲灾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一级响应
· 国土资源部第一批专家赶到舟曲现场协助救灾工作
· 国土资源部印发"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两化工作方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