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整合资源 拓展空间 云南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7月04日   来源:云南日报

    近几年,云南省高校毕业生规模大幅递增,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转变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式,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云南省有关部门整合有效资源,在跟踪帮扶上做了大量探索实践,促进了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

    就业服务 从阶段性向全程化转变

    5月28日,距高校毕业生离校还有近一个月,云南大学每周五举行的校园招聘周活动如期进行。珠海创新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亨德森等20家用人单位早早来到设在云大至公堂的招聘现场,与毕业生们进行双向洽谈。这样的校园招聘会,本学期以来已举办了24场。“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最值得信任。”经学校牵线搭桥,已分别与比亚迪公司和省农村信用社签订就业协议的云大商旅学院和经济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柏兴龙和刘琳丽同学道出了感受。据学生处副处长张岳介绍,今年云大有5100多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从去年9月以来学校就相继举办了各类专场招聘会120多场,开通的就业网至今已发布620余家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16300余个。此外,就业联络员、QQ群和宣传栏等,都在全方位、立体化地向毕业生传递就业信息。

    高校毕业生就业曾经是一个阶段性工作,每年11月20日启动,到毕业生离校为一个周期。近年来,阶段性的就业服务已形成全程推进、全员参与的特色。从学生进校起,就开设就业指导、生涯设计课;从每学期开学,学校自行组织的各类招聘会就陆续举办,省教育厅与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办或承办的综合类、专场类招聘会、网络招聘月也已形成系列服务模式;高校就业成为“一把手”工程,全体教职员工各尽其责、牵线搭桥。不少高校还将就业服务延续到校外,订单式培养,“双定生”服务,在对接市场中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5月初以来,云南农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网站上,已相继发布了26家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信息。据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永能介绍,为适应从注重就业政策和技巧的宣传指导向建立职业服务模式转型的需要,学校更加注重中心建设,并设立了指导与技能服务就业市场与信息两个科室,使服务毕业生就业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学校已建起拥有数百家用人单位组成的用工资源库,并随时根据供求推荐、发布、更新信息资源,为提高毕业生参与特岗教师、到村任职招考及用人单位招聘的成功率,学校聘请专家辅导、开展校园模拟招聘等,使就业服务形成体系。“大旱之年,放心不下两个刚刚上路的创业者。”年初,李永能专程到峨山县看望了该校毕业生黄涛和沈丽创业开发的蔬菜基地。“跟踪服务,想方设法为毕业生走出校门排忧解难”,已成为近年来云南省高校转变毕业生就业工作方式的一大特色,云南农大校领导每年定期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回访该校毕业的特岗教师、村官和创业者,了解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呼声建议,并依托科研立项课题,使调研成果指导来年工作并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借鉴。从去年12月以来,云南大学也分别前往云南建工、华能集团、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等14家用人单位调研、推荐毕业生,实地走访重点单位和岗位需求较大的行业和单位,建立起人才招聘“资源共享、联合互动”机制。此外,学校还将制作就业白皮书,通过不同学院、专业的就业分类情况统计分析,为学校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专业课程、改善教学方法提供相对科学的依据。 

    创业教育 从理念引领向细化帮扶转变

    以创业促就业,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做出的重大决策,全省高校系统积极开设创业教育课、举办创业报告会、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设立创业基金,引领广大学子树立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然而,尽管近年来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增长,但创业学子的总量一直未有较大突破。其中,云南省去年创新实施的“贷免扶补”政策,在所扶持的2万个创业者中,大学生仅占7.03%,远低于同期扶持的农民工和其他群体。

    如何帮助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增长创业本领,云南省高校在思考中探索着、实践着。

    5月上旬,昆明理工大学筹备已久的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正式揭牌,首批入驻的有10个项目的经营者。从事摄影、广告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的“深蓝影像”公司,简洁的室内装饰,尽显出创业者们清新、自然、个性和时尚的创业风格。小博士环保高科技公司两个产品陈列橱柜中,具有高附加值的“小博士”优质活性炭、优质氧化锌和室内空气净化剂等核心产品,展现出公司的创业实力。“昆明阳光节能科技公司”负责人刘晓明,面对前来参观或咨询的宾客,娴熟地讲解或演示着具有专利权的研发产品。这些具有专业背景的创业项目,使基地的运作具有较高的起点和引领示范作用。

    “耳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实践”,据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劲松介绍,昆工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并形成特色,但多年来毕业生就业分布流向显示,创业率不高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短板”。通过深入分析和冷静思考,学校认为,创业教育不能仅限于创业精神层面的培养,还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枪实弹”地体验创业过程。为此,学校一年前就筹备在呈贡新校区建立学生创业基地,使成长性较强的创业项目能够在校内基地孵化,让学生“练练手”。为倡导学生创业项目注重专业背景和技术含量,昆工的创业基地有意设置了“门槛”,首批筛选的入驻项目全部经过专家评审,“结合专业知识的创业,无疑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而且会走得更快,走得更远。”张劲松说,目前,学校还设想通过降低门槛的方式招商,引进社会资源在校内建设大型超市,前提是员工和管理人员由校内学生兼职。在与市场零距离对接中进行实战训练,帮助学子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按照2010年度云南省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工作目标,全省普通高校要扶持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500人实现成功创业。教育系统今年被列为落实“贷免扶补”政策的承办单位,目前,省教育厅已分解下达计划给各高校,并对各校征集到的两批500多个创业项目进行筛选评审,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办理相关审批贷款手续。针对各高校毕业生在办理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还邀请省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门深入部分高校,面对面与师生交流沟通,不断完善改进服务质量。云南大学针对研究生创业实力较强的实际,也将在校本部和呈贡校区建设创业孵化园,方案已在制定中。大理学院拨出200万元专项经费设立毕业生创业基金。与省里“贷免扶补”政策匹配实施“借补奖”优惠措施,包括对自主创业学生给予2万元补助、对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每接收一个本校毕业生就业给予1000元补贴等。同时,专门聘请州市工商管理部门来校介绍创业和注册公司的有关政策,组织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真心实意帮助大学生迈出创业第一步。

    创建基地 从弥补不足向双向受益转变

    “经过见习,在应用专业技能服务患者时,我比以前自信了。”去年8月初来西山区碧鸡卫生院见习的云南骨伤专科学校学生李美经过近一年在内科、门诊和妇外科转岗见习锻炼,目前在手术室管理、辅助手术等岗位上都从容不迫了。

    高校毕业生如何较快完成从书本知识向实践动手能力的转型,缩短“无工作经验、缺乏操作动手能力”周期,是近年来制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牵手的一大难点。在高校已有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云南省去年建立的“百企万岗”毕业生见习基地,为弥补初出校门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工作经验不足进行着有益探索。去年,全省已建立的上百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共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万个,有10700名大学生到岗见习。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西山区碧鸡卫生院,是团中央和云南省挂牌的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院长王恒华介绍:他们采取“放手不放眼”的管理模式,使见习生们能够多岗位轮流锻炼,零距离接触患者,不断规范操作技能和提升医疗诊断能力。今年1月以来,基地接收的26名见习生已分布在护士、医生和药房等岗位锻炼。云南省医学高专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普娅玲,进入碧鸡卫生院见习一个多月来,开始从“被动实习向主动找事做”转变,并在护士长指导下撰写护理记录单等。基地的设立,拓宽了卫生院选拔优秀人才的视野,去年该院接收的31名昆明医学院、大理学院、保山医专等省内医学院校的见习生,已有6人经过双向选择与卫生院签订就业协议,目前已选送3人到省内三甲医院进修。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留下来,求才心切的王恒华已成为见习基地的受益者。

    “由盘龙云海控股公司派出高管,组织见习生开展8天封闭式培训,加上野鸭湖拓展训练,按企业的发展战略培养未来就业者的团队意识、营销素质和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据龙润集团副总裁吴静介绍,作为云南省的就业见习基地,龙润集团去年已接受了来自中国人大、云大、师大、昆工等多所省内外高校的见习生143名。见习期间,毕业生对企业的认知适应度得到提高,企业在发现人才、发掘潜能中获益。经双向选择,去年有48名见习生进入企业,成为与企业共成长的生力军。吴静说,通过见习基地平台,龙润集团与省内高校的联系更加密切了,见习生来源渠道拓宽了,且合作拓展到科研开发等领域。近期,集团就与中国人大签订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协议,与省内部分高校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见习基地的功能。(记者 罗 霞)

 
 
 相关链接
· 北京大学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赴基层和西部就业
· 河南省卫生厅将选拔2340名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 甘肃选聘1294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7月4日报名
· 吉林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启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