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大幅增产 鹤壁小麦大面积单产创全国纪录
“鹤壁市浚县王庄乡3万亩以上连片小麦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611.6公斤,淇滨区钜桥万亩核心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95.4公斤,均创全国同面积小麦高产纪录。”6月15日下午,前来鹤壁验收小麦高产创建的验收专家组组长、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郑重地宣布了这一消息。
当日上午,河南省农业厅组织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科院、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的小麦专家,对浚县王庄乡连片小麦高产示范片进行了实打验收。该示范片涉及王庄乡的13个行政村,示范面积3.32万亩。在此之前,有关专家对淇滨区钜桥万亩核心示范区的小麦进行了测产。
验收专家组认为,鹤壁在国内率先设置3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片,由于关键增产技术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得力,在今年长期低温不利气候条件下,首创3万亩以上连片平均亩产超600公斤高产纪录,为我国整乡、整县建制开展高产创建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板。
据介绍,鹤壁市的高产创建经历了小面积攻关、核心区示范、大面积推广、持续扩大成效四个阶段。2009年规划实施了8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618.0公斤,其中核心区小麦、玉米亩产分别达到690.6公斤、858公斤,均创我国万亩产量最高纪录,在全国率先实现万亩连片一年两熟超吨半粮目标。
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良种的作用,大力培育推广良种,实施良种良法相配套。创新实施 “秸秆还田、配方施肥、选用良种、精播匀播、前氮后移、科学灌溉、综防统治、适时机收”的小麦种植模式。高标准建设全国首家、国际先进的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试验基地,实现农田生态环境和作物生育期、苗情、长势以及病虫害等的可视化;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与保障中心,配备了中南五省唯一一台全国先进的移动多普勒天气雷达车;建立健全气象预警预报和指挥体系,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每年通过增雨作业可增加雨量近100毫米。这些都为高产创建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该市实行了统一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适时收获、统一秸秆直接还田的“六统一”系列化服务。
郭天财说,要实现河南提出的在2020年粮食总产达到1300亿斤这个目标,必须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鹤壁首创3万亩以上连片小麦平均亩产超600公斤全国高产纪录,真正把专家在试验田的产量变成了农民大田的产量,由此看到了全省粮食大幅增产的希望。(记者 李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