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起,一场覆盖全省6个重灾市州的“新五大旅游行动”拉开序幕,灾区旅游培训行动、灾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指导行动、灾区打造旅游产品行动、灾区旅游宣传促销行动和旅游商品打造行动整体发力,进一步培育壮大灾区旅游产业,更好地为灾区增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助“一臂之力”。
灾区旅游重建 扩大影响力
★关键词
创A级景区宣传促销
旅游是眼球经济,吸引更多的目光聚焦灾区旅游。景区的上档升级是载体,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促销是途径。
★个案点击
崇州街子古镇
创4A级景区,是崇州街子古镇灾后重建的首要目标。目前崇州已经引入了10多亿元的资金,重拳打造大型牌坊、世外桃源酒店、特色酒吧街区等一系列新景点,全面升级古镇的硬件配套设施。同时,街子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旅游产品开发等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中,各种特色文化活动、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提档升级工作也逐步展开。
★延伸阅读
根据“新五大旅游行动”的行动指南,到今年年底,我省成都、绵阳、德阳、阿坝、广元、雅安等6个重灾市州将力争成功创建20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完成向国家旅游局推荐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10家以上。
省级相关部门将在近期组成6个专家辅导小组,深入灾区10次以上,全面辅导创建A级旅游景区;完成6次以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国家标准专题培训;指导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功能;凡灾区申报A级景区的,我省将实行“从快”的原则,即快速检查、验收、审批;凡属国家旅游局审批范围的,及时上报,争取从快验收、审批。
此外,我省将开展以“见证重建奇迹,感悟大爱崛起”为主题的灾区旅游宣传促销行动。重点宣传推介世界遗产旅游、三国文化旅游等灾后恢复重建的精品线路,包括地震遗址、乡村旅游等;开展灾区特色旅游线路信息网络长期推荐活动、“12301”灾区旅游专项咨询活动等。
灾区旅游重建 提升软实力
★关键词
旅游人才培训
提升灾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是加快灾区旅游恢复重建的智力支撑;开发旅游商品是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带动灾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提升灾区旅游软实力,“左手”、“右手”同时出击。
★个案点击
绵竹棚花村
走进绵竹市棚花村,37岁的村民王彩霞正在年画传习所里全神贯注地绣着绵竹年画“赵公镇宅”。她告诉记者,这幅年画的市价大约在2000元左右。
棚花村有着悠久的绘制年画的习俗。地震前,年画刺绣仅仅是王彩霞茶余饭后的一个爱好。地震后,江苏省常熟市对口援建的年画传习所建成,王彩霞就开始靠年画刺绣为生,1个月1千多元的收入,让她很高兴:“我不仅重新绣上了年画,还解决了今后的生活问题。”在棚花村年画传习所里,像王彩霞这样的村民有好几十个。年画刺绣品,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延伸阅读
省级相关部门将帮助灾区开发纪念品、工艺品、土特产品等系列旅游商品。一方面组织专家对有市场潜力的商品从生产技能、包装设计等进行重点指导;另一方面将帮助旅游商品扩大影响力和销售量。
年内,我省将对6个重灾市州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培训,组织实施22期灾区旅游人才培训班,其中包括“农家乐”经营服务技能培训、《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培训、乡村旅游专项培训等;按照灾区旅游新规划、新产品、新线路的要求,组织编写总的灾区旅游精品线路导游词及分线路导游词等。
灾区旅游重建 增强竞争力
★关键词
旅游产品打造
打造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灾区旅游提升软实力、扩大影响力的根基所在。只有包装、设计、打造、推出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灾区旅游产业才具有发展壮大的实力与后劲。
★个案点击
茂县民俗风情景区
5月19日,茂县在震后首次向市场推介了灾后重建旅游产品。据县旅游局局长欧全春介绍,目前茂县主要打造了原生态自然景观之旅、民俗风情之旅、摄影旅游、乡村之旅4大主题旅游和牟托村、坪头村两大精品旅游景区。
围绕这些主打旅游产品,茂县精心设计了羌族民俗风情旅游线、自然生态文化旅游线、乡村旅游线3条旅游线路,重点突破省内及重庆两大客源地市场。
★延伸阅读
根据《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旅游线要素建设指导意见》,我省将设计、推出一批展现灾区新貌、体验民生巨变,融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观光休闲等多种元素的新的旅游产品。这项工作分成两步走——
第一步,根据灾区旅游产品优势和开发情况,包装、设计100条以“大爱中国”、地震遗址遗迹、灾区新貌、地震生命通道、地震生态探险等为主题的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旅游干线类7条、主题特色类14条、游程时间类51条、跨区域类28条。
第二步,构建灾区旅游线路产品体系。汶川—北川—都江堰、青川—江油—平武为2条主环线,都江堰—汶川—小金—宝兴—雅安、广元—青川—平武—九寨沟为2条辅环线,九环线、蜀汉三国文化旅游线、大熊猫生态旅游线为3条延伸线。(记者 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