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租房项目昨日开工
两个项目建成后可解决10万余人的住房问题
22日,重庆市新开工西永片区和华岩片区两个公租房项目,两个项目可解决10万余人住房问题。加上此前开工的鸳鸯片区、大竹林片区公租房项目,重庆市已经有4个公租房项目在建。
市长黄奇帆出席开工典礼并为项目培土奠基。
在华岩片区公租房开工典礼上,黄奇帆说,今天两个公租房项目的开工,是支持主城西进,推动西永、华岩地区大发展的新动力。公租房是市委、市政府以“双轨制”解决住房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近三年主城将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今年主城将启动6个建设项目,总面积达755万平方米。主城郊区和主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也将启动公租房建设。
据了解,西永片区公租房项目位于重庆科技学院附近,毗邻于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企业的生产基地。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38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54,绿地率达35%。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为121.6万平方米,可供25153户、共计60012人居住。房屋建筑面积从30平方米到75平方米不等,其中建筑面积在40-50平方米之间的房屋最多,有10437户,约占房屋总数的42%。另有12.3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以满足商业配套。
华岩片区公租房是华岩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约为123.3万平方米,被命名为民安华福小区。其中住宅面积约为88万平方米,共1.9万套房屋,居住人口可达4.75万人。
华岩片区公租房开工典礼之后,黄奇帆在现场向新闻媒体通报了重庆市公租房建设相关情况。
区域中心城市和两个主城卫星城也将启动公租房建设,这符合重庆市的客观实际
黄奇帆说,今年重庆市将启动1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项目建设,其中约755万平方米在主城区,其余的分布在万州、涪陵、永川等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璧山、长寿两个主城卫星城市。
其他区县城由于人口规模比较小,相对来说对公租房的需求不是很迫切,近期不会马上启动公租房项目。
黄奇帆说,公租房这样布局,也是根据重庆市实际,符合实事求是、分类推进的原则。
公租房的规划建设有五个特点
黄奇帆说,此次开工的公租房项目与高速公路、城市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相连通,交通便利;房屋设计科学,容积率等建设指标也是高标准;绿化率高,小区布局优美;有学校、幼儿园、商品便利店等公共设施配套;这些房子周边有很多商品房小区,与其相互融合,建设档次、生活设施与商品房没有差别。
今后的公租房建设,一定要坚持这样的标准和特点,尽可能使老百姓生活得满意。
纯粹按照收入来划分出租对象并不科学,重庆市公租房出租对象主要为“3+1”群体
“我们造了大批的公租房,究竟给谁住?这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黄奇帆说,重庆市公租房出租对象主要为“3+1”群体。
其中“3”指三大类人群,一是城区原住民中的低收入群体,包含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小于13平方米的情况;二是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有收入,但是没有住房,短时间买不起商品房;三是学校毕业在重庆落户的大学生,短时期内也买不起商品房。
西永片区 华岩片区
黄奇帆说,就公租房出租对象,重庆市经过研究之后,又增加了一类人群,即“1”,主要指政府、企事业单位特别邀请的特殊人才,和省部级以上的劳动模范、争光贡献奖获得者等,以及部分复转军人等,均属公租房特殊照顾的范围。
黄奇帆说,前段时间,有人传言说重庆的公租房只租给月收入460元以下的人群,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月收入460元以下的人群是廉租房适用对象,而不是公租房。
“纯粹按照收入来划定公租房的出租对象并不科学。”黄奇帆认为,因为人们的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无法用绝对的收入数字来划定什么是“中低收入群体”。
“就重庆主城目前的收入水平来看,我个人认为,家庭月收入低于2500元,个人收入低于1500元的,应该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今后,政府还会每年适当调整这个标准”黄奇帆说。
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分两大类,约占住房总量的30%
黄奇帆表示,经过测算,重庆市商品房将为社会提供60%-70%的住房,保障性住房占住房总数的30%-40%。其中公租房的建设规模,也将占20%左右。
黄奇帆说,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分两大类。一种是无产权的公租房。另一种是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等产生的有产权的安置房,对这些房屋,政府没有收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税费等,也没有类似商品房的开发利润,这是政府保障市民“居者有其屋”的重要扶持措施。(记者 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