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两会期间,记者就文化建设相关问题专访了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精彩论述,蔡武部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由衷赞许。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文化建设有不少新提法、新论述,请您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蔡武: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贯穿了推动科学发展这个根本,贯穿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贯穿了推进改革创新这个关键,贯穿了着力改善民生这个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是一个凝聚力量、提振信心、求真务实的好报告。报告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单列为今年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将文化建设置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对文化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深刻论述,体现了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文化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文化建设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极大鼓舞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信心和斗志,而且有助于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文化自觉。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我们也可以说,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来武装的经济强国是虚弱的、难以为继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如果不重视文化建设,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现代化,难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尊重。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温家宝总理还在报告中对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了全面部署,方向明确、思路清晰、任务具体。作为文化部长,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认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充分认识文化与经济发展、民生幸福、民族素质、国家软实力的内在联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肩负起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和使命。
记者: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迎来了六十华诞,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过去一年,文化领域各项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蔡武:过去一年,文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为统领,正确判断形势,扎实开展工作,不断推动职能转变,改进工作作风,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文化工作向前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一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活动为契机,文艺创作演出进一步繁荣;三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保护工作扎实有效,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四是坚持加强规范与促进发展并举,统一、开放、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五是文化产业特殊优势进一步凸显,对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作用日益增强;六是思路明确、攻坚克难,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七是配合国家外交大局,官方与民间并举,文化外交的作用更加凸显;八是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各项保障工作齐头并进。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非常时期,紧要关头,广大文化工作者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没有错失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赢得了发展,赢得了光荣,也赢得了信赖。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评价文化部各项工作的成绩,赞扬文化部改革创新、昂扬向上、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并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
记者: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当前的文化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文化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是什么?
蔡武: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文化发展的活力还不够强;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与我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资源不相适应;我们进行文化事务管理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所带来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梳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教训,深入分析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积极探索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途径,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评判标准,立足科学发展,以辩证的方法处理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关系,比如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高雅与通俗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引领与包容的关系、开放与防范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行政管理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条件下应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的能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趋势下应对新技术挑战的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情况下创新文化体制机制的能力、适应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的能力。
关于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我认为,要坚持两轮驱动、两手抓,就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抓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文化产业在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保增长中的独特作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要以解放思想促进转变观念,以转变观念促进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促进文化发展。坚定不移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僵化、不停滞、不保守,坚持与时俱进,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记者: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对于今后的文化发展,文化部有着怎样的规划?具体到今年,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蔡武: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和国内外发展趋势,深入把握“十二五”的阶段性特征,抓住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提高文化发展在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推动文化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事业、产业两翼推进加快文化发展”、“城乡、区域统筹兼顾体现文化惠民”、“体制、机制全面改革增强文化活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创新”、“人才、项目重在基础带动文化全局”、“交流、贸易齐头并进实现文化‘走出去’”。
2010年没有前年、去年那样集中的大事、要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面临的挑战少了,压力小了,风险小了。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沉下心来,用心谋划,辛勤耕耘,抓好落实,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任务,实现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记者: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都会为文化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文化部是如何处理这些意见和建议,如何与代表委员进行沟通交流的?您如何看待代表委员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蔡武:文化部每年都会承办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比如2009年就承办了155件人大建议、138件政协提案,内容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文化立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吧整治、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办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在解决问题上下工夫,在实事求是上下工夫,抓住重点,落实责任,力求按时限、高质量地做好办理工作,树立文化部高效、廉洁、勤政的形象。
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交流,是办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答复质量的优劣。每年两会召开前夕,文化部都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座谈,向他们介绍文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办理建议和提案过程中,我们采取电话、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代表委员的联系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认同和好评。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开始关注文化建设,并积极为文化工作建言献策,甚至呐喊呼吁。在他们的大力推动下,文化领域的不少焦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为文化发展起到了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的作用。可以说,文化建设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与代表委员息息相关;文化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他们的关心和支持。(黄小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