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翅高飞
犹如一只巨大的鲲鹏,在人们的注视下,即将振翅欲飞。
为这只鲲鹏蓄积翱翔能量的,正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
在1月25日开幕的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甘肃省长徐守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响亮地提出,要全面启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培育经济增长极。
天高几许,苍穹无际。“这只鲲鹏一定能呈一飞冲天之势,推动甘肃省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从精心书就的提案上,从直抒胸臆的话语中,从热切执着的眼神里,记者深切感受到来自全省各地、各界代表、委员的期待,显露出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蓄势待发,为的是自由翱翔
区域发展战略,并不是新鲜的名词。但在甘肃,提出适宜自身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却有其值得回味的深意。
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范鹏认为,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也是甘肃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不仅符合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潮流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而且与国家扩大内需等政策相吻合,顺应了广大干部群众谋求甘肃新的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省“两会”刚刚开幕,“区域发展”便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词汇。大家认为,区域发展战略不仅为当前加快甘肃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而且为已经启动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指明了方向。
省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赵春认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一个完整、统一、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一个蕴含科学辩证思想的新战略。“中心带动”是战略核心,“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是战略重点,“整体推进”则是总体的战略目标。这是对“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创新,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对甘肃省情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既反映了省委、省政府支持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意图,也体现了鼓励其他地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努力拓展科学发展新路子的思想,是省委、省政府对省情的进一步深化和认识,是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和正确判断,孕育着甘肃发展的新希望。”省人大代表、兰州市代市长袁占亭说。
这是最为重要的“软投入”——省人大代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民进甘肃省主委李国璋认为,多年来,虽不断有省内外学者提出区域发展战略,但此次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六字区域发展战略,是在甘肃经济发展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思考、研究形成的非常宝贵的成果,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一大战略举措,这种政策“软投入”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物质投入,必将推动甘肃经济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省政协委员、白银市副市长严鹏勋曾在去年省政协常委会上就打造兰白都市经济圈作了发言。“福建有海西经济带,天津有滨海新区,山东有黄河三角洲……有了这些经济增长极,在争取国家支持,吸引外资,布局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中便有了依据和载体。”严鹏勋说,一个整体区域的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一定是局部地区率先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心带动”,打造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非常切合实际。
省人大代表、民建甘肃省主委宁崇瑞谈起区域发展新战略时,高兴地说:“我此前开会或调研时,大家都常提起区域发展问题,反映了急于发展区域经济的迫切性,但都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今年要在甘肃省全面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既结合了甘肃的实际,又体现了区域发展的开放性,是一个既完整统一,又有机结合的战略体系。”
“目前全省经济发展各项指标正在逐步回升,大部分企业已走出低谷,甘肃国民经济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省政协委员、省地震局地震救援处处长马尔曼说,面对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着手编制新的五年规划的良好机遇,省上及时确定了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目标,勾画了甘肃今后发展的宏伟蓝图,让全省人民感到振奋,为陇原今后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干劲。
借势发力,为的是飞得更高
审视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借势发展”已成为各地实施区域发展战略选择的关键词。
相互融入,让各地捕捉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机遇,找到了更加清晰的发展目标。
赵春代表说,“中心带动”就是通过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兰州这一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而向东西两翼辐射,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既符合兰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市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对推动关联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兰州、白银如何形成都市经济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兰州和白银相距不到80公里,近年来,随着兰白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两市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聚集,都市经济圈特征日益凸显。”省政协委员、兰州市政协主席左灿湘告诉记者,从经济总量看,截至2008年底,兰白两市经济总量相加占全省总量的35.2%,对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兰州在交通、物流、信息、科研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白银具有建设用地广阔、农畜产品丰富等优势,两市比较优势相结合,将产生更大的经济规模效益。左灿湘认为,实施兰白一体化将是整个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切入点。他建议,为加快兰白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两市应着力解决行政壁垒问题,尽快出台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专项规划,加强区域城市之间信息交流,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事实上,这种融入已悄然开始。严鹏勋委员告诉记者,白银市以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白银实际,提出了“融入中心,优化布局,区域联动,科学转型”的发展战略。目前,兰州、白银两市已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对接,包括工商部门已准备打破两地的行政藩篱,交通部门在轻轨建设、黄河航运等方面已相互沟通。“虽然多个方面的融入有了进展,但一体化最重要的是行政一体化,最核心的是实施行政一体化。没有行政的一体化,两地产业的优化布局很难达到实际的效果。”严鹏勋委员这样认为。“融入”,也是天水市的战略选择。省人大代表、天水市委书记张景辉告诉记者,区域发展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必将给天水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天水作为“东翼”的组成部分,就是要把区域发展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施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连接陇东南,融入大关中,按照关中—天水规划区产业规划布局,确定发展目标,重新打造天水未来10年的发展。(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