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十分严峻的投资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2009年,北京市政府投资安排278.6亿元。为充分发挥市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北京市着重安排了120亿元,用于投融资平台、征地拆迁补助、产业项目补贴、项目储备前期费和中央“扩内需”项目配套这五类引导放大投资,实现引导社会投资1330亿元,约占去年全社会4600亿元投资计划任务的30%。
“2009年五类引导放大投资带来的效果在当年立竿见影。”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加大对征地拆迁的支持力度,推进了受拆迁瓶颈制约的市级和部分区县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安排蒲黄榆路、广渠路二期、国道111二期、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等重大项目征地拆迁补偿资金40亿元。
按照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建设目标和城市发展需求,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城市交通通行能力,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去年9月,地铁4号线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30公里,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累计达到230公里,实现了每年至少一条线路通车的目标,为两年建成100公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64公里,北京通车里程累积达到884公里。
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结合当前新城和重点城镇发展建设的重点领域,全面推进新城和重点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10年元旦后的严寒天气,使城市供热系统突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在北京市政府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已有体现: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城集中供热工程,2009年建成10座集中供热中心,新城总供热能力达6700万平方米。平谷滨河、大兴康庄、顺义城北等10座锅炉房,可新增供热能力3700万平方米,远郊新城集中供热中心累计建成20座,按计划完成规划目标的三分之二。
同样在去年,10个远郊区县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全面展开。北京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10个医疗中心总投资约24.7亿元,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约17.5亿元。其中,大兴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房山、门头沟、顺义、密云等区域性医疗中心全面开工建设,力争在今年实现在新城每30万至50万规划人口区域建立一个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区域性医疗中心。在教育投入方面,去年,多所京城名校在新城已累计创办24所分校,提前实现“十一五”时期区区有名校分校的目标。(记者 刘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