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江苏周”于14日在台北落下帷幕,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率领的江苏代表团结束了对台湾访问回到南京。“台湾江苏周”和江苏代表团的访问圆满成功,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这次访问中,梁保华先后与国民党中央负责人和台湾各界朋友进行了23场会见,参观了新竹科学园区、台塑麦寮工业园区、台北内湖科技园和友达光电、中视传媒集团等知名企业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并到南投县涩水社区访问农户。11月10日至11月14日“台湾江苏周”在台北举行,同时举办了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锦绣江苏”展览、一系列专题洽谈和经贸、农业、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合作研讨会,分别在台北市、台中市举行了两场具有浓郁江苏地方特色的“茉莉寄深情”文艺演出。“台湾江苏周”前后10天,有5000多江苏民众赴宝岛台湾旅游观光。
“台湾江苏周”期间,苏台双方已达成一批合作交流协议;经过洽谈,一批台商重大投资项目将落户江苏;据不完全统计,江苏企业与台湾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金额达到41.3亿美元;台湾观光协会与江苏省旅游协会签署了明年双向10万人次的旅游合作计划;经过考察,有20多家企业表示有入岛投资意向。
这次梁保华率团访问的合作之旅,是一次丰收之旅、播种之旅,不仅在苏台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丰硕成果,而且在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上有了新的拓展,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互信和感情,为两岸各领域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增添了新的助力。
梁保华率领的江苏代表团访台活动昨天圆满结束。连日来,台湾各界反响强烈,给予高度评价。“台湾江苏周”和梁保华访问台湾成为当地的新闻热点,舆论认为,梁保华是首位赴台访问的中共省委书记,他所率领的江苏访问团与台湾各界广泛交流,积极拓展合作的广度深度,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访台期间,梁保华与国民党高层进行了多次会见。他们对江苏代表团此次访问成果和“台湾江苏周”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说,梁书记的访问,两岸人民都非常关注,在台湾造成“空前的轰动”。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则称赞梁保华在访问中与台湾各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接触交流,“真正是一次不同凡响的访问”。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认为梁保华率团访台是一次成果丰硕的访问,“台湾江苏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标志着两岸交流合作持续扩大和深化。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说,这是两岸开展互访以来,来台湾访问层级最高、效率最高、影响最深的一次访问。
岛内民众则纷纷赞许梁保华此次率团访台的务实举措,认为梁保华的这次访问既有高层接触,又走访基层民众;既谈经济合作,又有文化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体现了梁保华的亲民和善,体现了两岸合作交流的诚意,是用实际行动为台湾民众带来实际利益,并将促进两岸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对两岸互动将带来一番新的境界。
这次梁保华率团访台和“台湾江苏周”各项经贸活动,更是获得了岛内工商界知名人士的普遍赞誉,称此次访问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明基友达集团是岛内企业中率先在江苏投资设厂的大公司,该集团董事长李焜耀说,江苏是大陆台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梁保华书记的来访,促进了两岸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合作,一定能为两岸经贸合作创下新的典范,开启新的纪元。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说,梁保华书记这次访问,代表了两岸经贸交流领域的扩大、交流层次的提高,这对台湾将产生绝对正面的影响,对台湾民众是利多的消息。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台北世贸中心秘书长赵永全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台湾江苏周”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台湾各界对江苏的了解,更有助于两岸经贸的往来,不管对台商到大陆投资,还是陆资入岛,都会有非常正面的效果,未来台湾和江苏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密切。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等一批企业家表示将扩大在江苏的投资。
梁保华书记率团访台和“台湾江苏周”既是台湾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台湾媒体聚焦的热点。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工商时报、经济日报、旺报等各大报纸,中视、中天、东森、台视等各大电视台和有关网络媒体,用显著版面和大量篇幅,进行了大规模密集报道,《旺报》在14日《两岸交流新页,省委书记亲民》的报道中称,作为一位拥有丰富涉台经验的中共官员,梁保华在访台期间展现了他的亲和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2日到南投鱼池乡参观,梁保华亲自探访了农家,与农民们话家常,透过电视荧屏呈现在两千三百万台湾民众眼中,很多南部民众看到的是一位笑容亲切的中共省委书记。”同时,许多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对梁保华率团访问成果予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工商时报》12日刊发评论文章《中共江苏省委书记访台的积极效应》,把梁书记率团访台概括为“三个有助于”:一是有助于台湾对大陆发展全方位的地区经贸关系,二是有助于两岸经贸转向“创新型”发展,三是有助于台商掌握上海世博会引发的长三角商机,江苏会是第一波受惠者。总的来讲,梁保华书记的此次访台既有政治效应,又有经济效应。《中央日报》网络报11日的社评说,梁书记率领的访问团象征两岸交流层级的提升,为两岸实质经贸合作和交流写下历史新页。 (杭春燕 顾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