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暨黄淮海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等农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希望气象部门进一步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报预测水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此次论坛为期两天,旨在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土、肥、水、种、信息等现代农业技术如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与增产。其中,气候变化下黄淮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农业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防灾减灾、极端气候事件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利用气候变暖提供的温光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气候变化对冬小麦需水有何影响等问题都受到关注和探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研究员张正斌、沈彦俊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气候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气象部门的预测预报,特别是中长期预测预报对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气象部门进一步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测预报水平,同时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及时为政府和相关专家提供天气信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黄淮海地区主要指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山西、内蒙古、北京、天津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部和部分地区,这一地区是我国粮棉油、蔬菜水果、肉蛋奶生产的核心基地,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气候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威胁。随着人口增加、气候变化、污染加剧等原因的不断影响,特别是江南平台入口
通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后,探讨农业发展问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