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艳阳高照,鼓乐喧天。第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式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省政协主席梁绮萍,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卢昌华,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美香,省政协副主席叶继革、郭振家,厦门市市长刘赐贵,中国国民党中常委、新竹市长林政则,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台湾民意代表江玲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唐国忠、赵少华、叶克冬、江玲君在开幕式上致词,陈桦主持开幕式。孙家正宣布第二届文博会开幕。
第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以国家文化部、江南平台入口
台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为指导单位,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中华创意发展协会共同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于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展会为期4天。它是全国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并由海峡两岸共同主办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以“一脉相承·创意未来”为主题,以闽台为主体,立足海西、辐射东部、融合两岸,发挥“五缘”优势,突出“文缘相承”,是集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交流、合作和研讨于一体的文化盛会。
唐国忠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两岸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词中说,举办海峡两岸文博会,既是为了展示海西文化建设的最新成就、展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是为了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产业深入交流、密切合作,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共创双赢。
唐国忠说,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最近江南平台入口
又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福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对台文化交流合作深入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唐国忠指出,两岸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合作潜力巨大。大陆文化产业拥有深厚的底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台湾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在创意、研发、营销、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两岸共同面临着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竞争压力和推进科技升级、产业升级的紧迫任务。发展两岸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实现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他希望,海峡两岸文化业界抓住机遇、携手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弘扬传统、推陈出新,共同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做强做大两岸文化产业,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在致词中说,近年来,福建省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海峡西岸区位优势,致力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建设,不断拓展两岸文化产业合作领域。在去年首届文博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积极响应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提出“积极整合两岸文化产业资源,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的建议号召,与今年9月江南平台入口
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部署,继续秉承“一脉相承、创意未来”的主题,认真总结首届办展经验,积极借鉴台湾文化产业界先进理念,突出两岸合作,突出展会品质,努力提升展会规模和扩大展会效益。她表示,希望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界的同仁继续携手,深挖合作潜力,以互利互补、共同发展为目标,把两岸文博会打造成为在海峡两岸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品牌,努力构筑两岸文化产业走向共同发展繁荣的桥梁。
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在致词中指出,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使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彼此间逐渐形成了良性互动和依存关系。对共同繁荣文化市场,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展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还有助于实现两岸互利双赢。
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了第二届文博会主展馆。(记者 吴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