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着初秋若有似无的细雨,银川市西北部星罗棋布的湿地湖泊以及逐水而生的青苇红莲焕发出别样的生机。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自治区领导崔波、蔡国英、郝林海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对银川市西北部生态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陈建国指出,要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他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生态资源,使银川真正成为两个“最适宜城市”。
随着大银川的建设,整个银川市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可以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经从大片大片的湖泊、绿地中深切地感觉出什么是宜居,并且为之自豪。但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尚未涉足的大片银川西北部的土地,正是银川市宜居城市建设的新的起跳台。在这片土地上,星罗棋布的湿地湖泊是最为寻常的风景,寂寞的青苇红莲孤独地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未来银川的新增人口到哪里去?未来银川的城市品位在哪里体现?西北!如果不是这次调研,随行的大部分同志还不知道满目繁华的银川还有着这样一块“处女地”。
调研中,陈建国对银川西北部的生态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他说,银川西北部生态建设包括城市治污、沟道整治、城市景观和生态建设等内容,是打造“塞上湖城”的一项重大举措,将使银川市形成完整的生态圈。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扩大湖泊水面,保护湿地面积,提高湖泊湿地水质的自净能力,还可以形成10多万亩的森林,充分发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这是我们为子孙后代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也是为我们国家的生态建设做出的积极贡献,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记者 高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