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我国地价总体水平略有下降。35个重点监测城市综合、商业、居住、工业平均地面地价水平分别为每平方米3264、5184、4614和724元,1月~6月增长率分别为-0.28%、1.30%、-0.22%和-1.11%,4月~6月增长率分别为1.27%、1.71%、2.14%和-0.03%,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3 %、-0.95%、-0.75%和-1.95%。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业、居住、工业平均地面地价水平分别为每平方米2472、4193、3481和602元。1~6月增长率分别为-0.07%、1.08%、0.07%和-0.73%。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88%、-0.34%、-0.77%和-1.23%。区域地价同比变化幅度差异明显,总体呈南降北升的特点,西南、东南、华南、西北、华北、东北区地价水平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0%、-2.09%、-0.29%、0.15%、0.36%和-0.37%;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地价水平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47%、-1.46%和0.29%。
从中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对全国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地价监测结果看——
全国地价总体水平比2008年下半年略有下降
2009年上半年,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每平方米2472元,商业、居住、工业分别为每平方米4193、3481、602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综合、商业、居住、工业地价增长率分别为-0.88%、-0.34%、-0.77%、-1.23%;与2008年底相比,1月~6月综合、商业、居住、工业地价增长率分别为-0.07%、1.08%、0.07%、-0.73%。
2009年上半年,我国地价总体水平比2008年下半年略有下降,第二季度全国地价总体水平比第一季度有所回升,环比增长率由第一季度的负增长转为正向增长,同比增长率仍为负增长,但比第一季度下降的幅度缩小了0.35个百分点。此外,35个重点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变化趋势与全国保持一致。
全国35个重点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每平方米3264元,商业、居住、工业地价水平分别为每平方米5184、4614和724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综合、商业、居住、工业地价增长率分别为-1.23%、-0.95%、-0.75%、-1.95%;与2008年底相比,1月~6月综合、商业、居住、工业地价增长率分别为-0.28%、1.30%、-0.22%、-1.11%。
全国三大重点区域中,地价增长率环比、同比最高的区域分别为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从地价水平看,2009年上半年,三大重点区域的综合地价水平均高于全国主要监测城市每平方米2472元的总体水平,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地价水平最高,为每平方米3773元;珠江三角洲地区次之,为每平方米3052元;环渤海地区最低,为每平方米2809元。
从地价变化趋势来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明显快于环渤海地区。从环比增长率看,2009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地价增长率均高于全国-0.07%的总体水平,分别为0.32%和0.07%;环渤海地区的综合地价增长率低于全国和其他两个重点区域的水平,为-0.32%。从同比增长率看,2009年上半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综合地价增长率低于全国-0.88%的总体水平,分别为-3.47%、-1.46%;环渤海地区则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和其他两个重点监测区域的水平,为0.29%。
全国各分区中,综合地价环比增长率差异不大,同比呈南降北升的特点
2009年上半年,东南区、西南区的地价水平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华北区、中南区、东北区、西北区的地价水平则低于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从地价的区域分布来看,东南、西南、华北、中南、东北、西北的区域综合地价水平由高到低呈阶梯状分布。
从地价变化走势来看,随着十大产业规划的出台以及四万亿元投资的逐步到位,原材料价格回升,北部以原材料生产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受益显著,对土地市场影响较大,各分区综合地价同比增长率呈现出南降北升的特点。从环比增长率看,东南区综合地价环比增长率最高,为1.00%;东北区的综合地价环比增长率最低,为-0.34%;西南区、华北区、中南区、西北区综合地价环比增长率依次为0.01%、0.10%、0.19%、0.32%。各分区综合地价环比增长率变化差异不大。从同比增长率看,东北区综合地价同比增长率最高,为0.37%;西南区综合地价同比增长率最低,为-2.30%;其他各分区的综合地价同比增长率分别为:华北区0.36%,西北区0.15%,中南区-0.29%,东南区-2.09%。
全国分用途总体地价水平中,工业地价增长率降幅最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居住地价环比增长率最高,长江三角洲地区次之,环渤海地区基本持平
从全国不同用途地价增长率看,上半年全国商业、居住、工业地价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08%、0.07%、-0.73%;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34%、-0.77%、-1.23%。工业地价受土地等别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调整的影响,环比和同比增长率下降幅度均最大;商业地价环比增长率涨幅最大,而同比下降幅度最小;居住地价环比、同比增长率与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房销售价格环比1.40%(据1月~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月度数据计算得来)、同比-0.60%的增长率变化趋势一致,但居住地价环比回升的幅度低于新建住房销售价格1.33个百分点,居住地价同比下降的幅度则高于新建住房销售价格0.17个百分点。
2009年上半年,三个重点区域的工业地价环比、同比均为负增长,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长率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1.86%、-4.65%,环渤海地区工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长率下降幅度最小,分别为-0.58%、-0.43%;居住地价珠江三角洲环比增长率、环渤海地区同比增长率最高,分别为3.22%、0.91%,环渤海地区环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比增长率最低,分别为0%、-1.37%;商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长率最高的区域均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别为1.27%、0.47%,环渤海地区环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比增长率最低,分别为-0.69%、-6.18%。同期六个分区分用途环比和同比增长率变化差异特征不明显。
105个主要监测城市中,多数城市综合地价环比集中在-3%~3%之间
2009年上半年,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中,约3/4的城市综合地价环比增长率集中在-3%~3%之间;32个城市的综合地价环比呈负增长,其中,重点监测城市占据14个。另外,综合地价环比正向增长率较高的城市仍以东部、东南部经济较发达城市为主,如宁波5.72%,厦门5.71%,上海5.69%,汕头5.59%。
2009年上半年,受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影响,各城市居住地价环比增长率下降幅度有所放缓,部分经济发达和资源型城市的增长率出现较大幅度回升。35个重点监测城市中,居住地价环比增长率较高的有宁波8.19%、深圳7.41%、上海6.87%、昆明5.22%、天津4.04%;其他监测城市居住地价环比增长率较高的城市有平顶山11.21%、淮北5.50%、汕头5.17%等。
尽管第二季度地价水平较第一季度相比有所回升,但因去年跌幅较深,以东部地区为主的47个监测城市居住地价同比仍为负增长,其中芜湖(-15.57%)、廊坊(-12.99%)、深圳(-11.66%)、临沂(-10.94%)、厦门(-10.64%)、温州(-10.26%)、南京(-9.90%)、泉州(-9.36%)、无锡(-8.79%)较为明显。同时,淮北(11.29%)、平顶山(10.69%)、淄博(9.25%)、西宁(8.79%)、伊春(8.11%)、呼和浩特(7.34%)、阜新(7.05%)等资源型城市的居住地价同比增长率呈现较高的正增长态势。
2009年第三季度地价变化趋势预测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在2009年上半年初见成效,我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国民经济企稳,加上四万亿投资的逐步落实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特别是普通商品住房项目资本金调低后,更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趋势。受房地产市场拉动影响,上半年土地需求有所增加,特别是第二季度全国地价水平环比增长率回升,同比增长率下降幅度放缓。
土地市场随国民经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其中,工业地价受《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土地等别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308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56号)的影响,仍有一定调整空间;居住地价则受第二套房贷收紧的影响,回升幅度可能有限。总体来看,2009年下半年,我国地价增长趋势将随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进一步调整。(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分析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