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举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论坛在杭州正式开幕。这次论坛的主题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落实国办‘金融30条’,加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率先复苏”。这是沪苏浙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上海总部主任苏宁、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赵克志、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出席开幕式并先后在会上发表演讲。来自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局等国家有关部门,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级政府,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及学术研究团体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自首届长三角金融论坛召开以来,在各方努力推动下,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已取得较多进展。一是长三角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完善。正式开通了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授信业务试点工作也在上海启动,支票影像交换业务在长三角区域得到健康发展。二是积极推动了金融市场融合与创新。转贴现统一合同文本在长三角得到推广使用,长三角票据市场的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与合作。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合作协议》,无锡、宁波两地稳步推进股权投资基金试点,长三角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外汇管理领域的合作。上海浦东新区启动了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企业异地付汇集中备案试点在嘉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正在向长三角区域推广。五是促进了长三角地区资金的跨地区流动。长三角地区已成为跨省、市资金流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六是大力改善金融发展环境。联合签署了长三角“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合作备忘录”、“信用长三角合作备忘录”,就长三角地区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推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达成了各项协议。
苏宁在主题演讲中指出,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支持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抵御当前经济困难、保持经济增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宁表示,去年以来,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有效措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与会各方要抓住当前机遇迎难而上,在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加大金融协调力度,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在全国率先复苏。
苏宁对于加大金融协调力度、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率先复苏提出了三点看法:首先,长三角地区经济率先复苏将有效引领我国经济尽早恢复平稳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是国内其他地区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是许多内地企业与海外建立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内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聚集的高地之一,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其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率先复苏的重要举措。苏宁建议,长三角地区应当充分结合在本轮金融危机冲击下暴露出来的不足,在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加强区域协作,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加快外向型经济的产业升级。第三,要全面贯彻落实江南平台入口
“金融30条”,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中的作用。苏宁提出,要合理发挥政府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的作用;要鼓励创新,争取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产品等金融创新产品;要进一步加强对民间资金的引导,规范合法民间金融形式;要加强支付清算、征信、反洗钱、外汇管理等领域的建设,为地区发展提供良好金融基础设施与发展环境。
屠光绍在演讲中强调,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推进长三角地区发展和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等有关意见,对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率先复苏有着重大意义。屠光绍表示,上海市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研究确定了贯彻落实国办“金融30条”的六方面重点推进内容,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加大金融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金融创新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金融服务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四是着力发挥金融在促进社会管理与发展中的作用;五是着力推进金融市场体系完善与产品丰富;六是着力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屠光绍认为,江南平台入口
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是更好发挥和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功能的重要举措。同时,加强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有利于促进地区金融加快发展、加快创新,也有利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
屠光绍指出,深化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为此,他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长三角金融市场建设的合作,完善长三角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增强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二是进一步推动长三角金融机构发展和创新合作,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三是进一步推动长三角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金融发展环境。
赵克志在演讲表示,今年以来,江苏通过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一季度江苏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经济回暖迹象明显,总体发展趋势向好。赵克志认为,化解金融危机的聚焦点仍在金融领域,恢复经济增长仍需依靠金融提供有力支撑。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长三角经济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长三角金融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有条件有能力在携手应对、化“危”为机中率先复苏。
赵克志提出,当前形势下的长三角金融协调合作要着力构建“四项机制”:一是着力构建信贷投放有效增长机制,力促长三角经济率先复苏。银行体系应保持信贷持续均衡增长,着力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二是着力构建金融资源内生集聚机制,合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赵克志表示,江苏将全力配合,发挥和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作用,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进入长三角地区,增强区域金融的深度和广度,促进金融要素在长三角地区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三是着力构建金融服务“持续创新机制”,显著提升金融业国际竞争力。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努力使“长三角”成为金融创新能力最强、创新活动最大的区域。要大力推进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监管创新,推动金融企业在创新中加快发展,更好地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是着力构建金融生态“协同共建机制”,努力打造一流金融发展环境。要携手打造金融生态“安全区”,建立和完善长三角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深化“信用长三角”建设,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
陈敏尔在演讲中表示,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思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浙江经济初现回暖态势。陈敏尔认为,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和浙江来说既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促使浙江走扩大内需、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而不单单依靠出口主导、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浙江要把握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主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应对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做到“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把发展经济的注意力从国外市场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从追求数量扩张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陈敏尔强调,面对金融危机,长三角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重点加强三个体系的建设:一是要构建长三角现代化市场体系。促进长三角统一要素、产品市场的形成。二是要构建长三角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共同推进长三角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形成长三角地区的“同城效应”,三是要构建长三角现代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资源的区际优化配置。陈敏尔还结合浙江经济的实际,提出应加强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保障功能。他指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长三角地区应进一步丰富金融组织体系,创新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产品体系,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服务保障体系,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的各项金融政策,为中小企业度身定制和开发更多的金融服务产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方上浦就外汇管理部门在应对危机、促进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当前国际国内外汇形势,以及下阶段外汇管理的政策取向等内容发表了主题演讲。
与会代表还就长江三角洲优势产业的整合与升级、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并购融资与产业整合等分项专题进行了热烈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