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4月6日清明节祭扫情况

4月4日,在活动主会场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来自武汉、红安两地5000多名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当日,湖北举行万人祭奠开国先烈活动。2万多名群众在红安、麻城、洪湖、大悟、阳新、鹤峰等地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新华社记者 廖君 摄
4月6日是清明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各地殡仪馆、公墓祭扫群众较前两日明显减少。根据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对全国150个观察点的统计,各观察点今天共接待祭扫群众超过150万人,疏导祭扫车辆17万辆,在岗工作人员2.5万人。清明节假期三天,各观察点累计接待祭扫群众1190万人,疏导车辆134万辆,在岗工作人员8万人次。据测算,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参加祭扫活动的群众预计超过4亿人次。

4月2日,山南军分区党员在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清明将至,西藏山南地区的驻军官兵、各界干部群众纷纷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山南地区烈士陵园内长眠着近700名革命先烈。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随着清明节假期的结束,群众祭扫活动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后几天、直至下一个双休日,仍会有部分群众前往祭扫场所祭扫。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和各殡仪馆、公墓等殡仪服务单位继续做好群众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引导群众文明、有序祭扫。
总体来看,今年清明节祭扫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祭扫人数和车辆增多。清明小长假为祭扫和出游提供了便利,返乡探亲祭扫和短途游的人数增加,以家庭甚至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祭扫活动明显多于往年,驾车祭扫或出游的数量也在增加。
二是群众错峰祭扫意识提高。在错峰祭扫的宣传引导下,各地普遍在3月21、22以及28、29日两个节前周末即迎来祭扫小高峰,节前祭扫、假日休闲的节日特征开始显现。清明节期间,在早8时之前和中午12时之后祭扫的群众明显增多,错峰祭扫效果较好。
三是文明祭扫蔚然成风。各地纷纷采取便民为民服务项目,祭扫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主题得到强化,烧纸、焚香、放炮等传统祭扫方式明显减少;鲜花祭扫在大中城市得到普及,并逐渐走向农村;网上祭扫、代理祭扫、音乐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不断涌现。各祭扫场所未出现踩踏、火灾等事故,祭扫活动更加安全、有序。
四是弘扬民族精神成为祭扫新亮点。各地群众纷纷前往烈士陵园、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寄托哀思,表达敬意。不少地方还开展了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公祭活动。四川省北川县、汶川县映秀镇等地举行了公祭活动,哀悼地震遇难群众,鼓舞灾后恢复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