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09年贵州省采取十大措施搞活流通,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通过流通引导生产,创造需求,促进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
——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贵州省力争再新建农家店5000个,农家店覆盖全省的100%县(市、区)、75%乡(镇)及50%的行政村。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贵州省将推荐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申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项目。在2011年前,全省将重点推进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一批集贸市场标准化改造。
——扎实做好家电下乡工作。贵州省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将到2013年1月底结束,为期4年,拉动消费100亿以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将在现有彩电、冰箱(冷柜)、洗衣机、手机4类产品的基础上,新增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微波炉和电磁炉等6类补贴品种。补贴产品限购政策由原来每户每类家电下乡产品限购1台补贴产品放宽到2台。
——积极推进社区商业建设工作。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促进大众化餐饮发展,实施早餐工程,培育主食加工配送中心。
——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重点推介贵州省酒类、旅游及特色农产品商品。
——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我省将全面推进中心城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并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延伸到社区、乡镇,建立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相互配套的服务网络体系。
——深入实施“放心肉”、“放心酒”工程。实施酒类和屠宰市场专项整治,切实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安全消费。
——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培育和发展规模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建立物畅其流、快捷高效、经济合理、安全方便的现代物流体系。
——大力推进“东桑西移”工程。争取在2011年底,在全省建成10个优质蚕桑基地,形成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机制。
——积极促进农产品销售。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记者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