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压力更大,给安徽省上下带来了严峻挑战。
谈到保稳定工作时,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全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上强调:“要紧绷维稳工作这根弦,全力以赴保稳定,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要以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入推进平安安徽建设,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
消除矛盾:着力夯实稳定基础
2月3日,淮南市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在该市八公山区山王镇毕岗村挂牌成立。此举实现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法律援助等职能在村级的直接延伸。据了解,目前安徽共有1494个基层司法所,实现所有的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司法所,近年来基层司法所已成为和谐安徽建设的重要基石。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的建立,将更加及时便捷高效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保持基层的稳定尤为重要。从去年12月11日起,省司法厅全面启动基层司法所 “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全省县(市、区)司法局和基层司法所近5000名司法行政工作者,深入到全省29186个行政村走村入户化解矛盾访平安、宣讲法制帮维权、服务“三农”促发展。
省司法厅要求,基层司法所要及时有效地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每个村民小组设立调解小组,每30户设立纠纷信息员,构筑覆盖乡村、快速反应、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预防纠纷网络,及时发现和掌握矛盾纠纷动态,适时组织开展纠纷专项排查,切实加大调处工作力度,确保“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不出乡镇”。
省公安厅则于近日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和谐警民关系”访平安活动。各级公安机关出台了一批便民利民措施,为老百姓办实事。据统计,全省共有18847名(次)民警参加了此次活动,调查走访社会各界群众26.3万余人次。此外,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咨询、解疑释惑3.8万余次,及时开展打击整治活动967次,出台便民、利民、惠民措施1088个。
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还推出了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接待活动。律师以公益性目的义务参与接访,成功处理了一批群体性信访案件和疑难信访个案,为信访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援。
一项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畅通了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夯实了社会稳定的基础。
多措并举:创造平安和谐环境
保持稳定离不开平安的社会环境,我省各相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
>记者感悟 <
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不仅是践行宗旨的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保增长、保民生的重要前提。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全省上下正保持着克难而进的精气神,坚定信心,为战胜危机、保持稳定而加倍努力。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很繁重,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要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更直接、更主动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真抓实干,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省高院针对“执行难”的问题,从去年底开始在全省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通过科学制订方案、密切协调配合、严格责任追究、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把清理执行积案工作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从而更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检察长会议上,省检察院要求,要加大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和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妥善处理流动人口犯罪以及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民转刑”案件。
省公安厅也于近日部署了当前加强治安管理的各项工作。各地公安机关将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击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严重经济犯罪、毒品犯罪及多发性侵财犯罪,集中整治黄、赌、毒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切实维护一方稳定。进一步强化对出租房屋、旅馆、饭店等行业的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闲散青少年等高危人群的管理控制,防范犯罪。加大警力投入,加强治安巡逻和防范,严厉查处违法犯罪活动。
火灾、交通事故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这些突发事件往往会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家庭幸福带来巨大危害。从2月20日至3月31日,全省将开展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机动车超速、客车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4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将成为严查对象。与此同时,消防部门代号为“皖春平和”的行动也在全省打响。
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些,落实得更扎实些,必将带来良好的效应。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1月,合肥刑事案件发案与去年同比下降26.63%。省统计局调查也显示,2008年我省群众安全感为94.2%,比上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
尽心服务:助力保增长保民生
“合肥中院法官严谨的工作态度、高效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位案件当事人、合肥一家企业的老总在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信中这样写道。近日,在一起巨额合同纠纷中,合肥市中院依法快速执结,及时有效地保护了这家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实例仅仅是安徽各级政法部门充分发挥职能、服务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
保持社会稳定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初,省委政法委出台了有关意见,推动各级政法机关着力服务经济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进程。合肥市政法机关对市委确定的100家工业企业和40家商业企业,重点支持服务。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今年1月25日,安徽返乡农民工高达615.8万人。服务“三农”,成为安徽政法各部门的重要任务。
省高院及时制定下发《关于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法院在加强诉讼指导、严厉打击涉农犯罪行为、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开辟审理涉及农民工追讨工资等案件的“绿色通道”等方面,下更大力气,采取更加务实管用的措施,全面服务农村改革发展。
全省检察机关认真找准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提高服务水平。近日,省检察院研究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安徽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意见》,就检察机关保障农村制度建设顺利进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增强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0多条意见,努力为推进安徽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以 “进万村大服务”活动为载体,努力贴近民生,服务“三农”。各地纷纷开通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于农民工要求支付劳动报酬或因工伤索赔的案件,放宽审批条件,简化审批手续。阜阳市颍泉区司法局组织帮教安置对象培训食用菌栽培、电工电子等实用技术;淮南市司法局推出服务新农村建设“133”服务计划和“十送十帮”活动,并与广州等30个城市签订法律援助异地合作协议……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必将为保增长、保民生创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