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乡千村”建设活动是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黑龙江省省农业开发办承担的74个试点村经过三年帮建,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三年来,黑龙江省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资金1.4亿多元,产业强村、科技兴村、环境靓村、民主管村、文明建村的战略,使试点村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黑龙江省农业开发部门积极引导试点村依托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集中资金连续扶持特色和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以水稻、大豆产业为主的村26个,以蔬菜产业为主的村8个,以甜玉米、香菇、双孢菇、向日葵、烤烟和西洋参等特色产业为主的村18个,以奶牛、肉牛、生猪、獭兔养殖为主的村19个,以加工、服务业为主的村3个,形成多种发展类型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通过实施千亩示范田工程、水稻育秧大棚建设工程、农机装备工程、畜牧养殖小区工程,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74个试点村有68个村建设了高标准千亩示范田,打机电井274眼,修渠道26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57公里,购置农机162台套,购置喷灌设备192台套,修农田道路148公里,建设育秧大棚2240栋,造农防林479亩。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在21个村建设了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畜舍3.15万平方米。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不仅改善了饲养环境,提高了养殖水平,改变了人畜混居的状况,而且推动了畜牧业发展,农民通过养殖人均增收1550元。
坚持高标准制定村容村貌整治方案和规划,实行整村式改造,以改院、改圈、改厕、改厨、改水,整修村屯路、造绿化林为重点,整治村容村貌,实现了村、屯道路砂石化,牲畜圈所砖瓦化,人畜饮水净化,卫生管护标准化,环境绿化美化。74个试点村修村内巷路264公里,修路边沟275公里,植树5.7万株,栽花种草面积156亩,建过路涵19860个,建庭院栅栏(围墙)24.5万延长米,道路硬化率比帮建前提高67%。
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村级积累和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一些村集体不仅偿还了外债,而且有了积累,从贫困村、中等村走入富裕村、强势村行列。74个村增加积累465万元。试点村农民人均收入6068元,比2005年增收292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