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1000千伏晋东南至南阳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各项试验,正式投入运行,中国电力工业从此掀开全新篇章。在此,特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电网事业发展的您报喜。”1月21日,省电力公司向省委书记张宝顺送去喜报。此前,国家电网公司向省委、省政府发来感谢信,对山西省在特高压工程建设、运行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1000千伏晋东南至南阳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送能力最大、代表国际输变电技术最高水平的输电网络,标志着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我国乃至世界电力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幅员广阔,能源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80%以上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80%以上的水能分布在西部,而能源需求的75%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发展特高压电网,解决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远距离、大规模、大容量电力输送难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国家统一组织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特高压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国际一流的特高压实验能力以及较为完整的特高压标准体系,实现了特高压设备自主研制和国产化,显著提升了我国民族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该工程于2006年8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同年底开工建设,线路全长640公里,变电容量2×300万千伏安,横贯晋豫鄂三省。经过全电压、大电流等各种运行方式的检验和多种故障条件的考验,系统的最高运行电压达到1100千伏,输送能力和运行工况均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稳定水平。工程的投运将使山西电网成为全国技术水平最高、输送能力最大、运营能力最强的电网之一,形成了山西省电力外送的“高速通道”,为山西省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扩大输电规模,加快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提供了更为坚强的支撑。到2012年,配合山西省三大煤炭基地建设,以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规划为指导,统筹晋电外送通道,重点发展特高压外送,山西电网将建成1000千伏外送通道3个,对外输送能力增加3000万千瓦。
据测算,变输煤为输电,其综合经济效益将扩大5至6倍。因此,随着特高压线路投入商业运行和 “晋电送鲁”的实施,加快电力外送,对山西省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能源基地转型发展意义重大。(记者 杨珏 通讯员 祁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