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辽宁省财政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和大量增支减收因素影响,辽宁省财政工作经受了严峻考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据辽宁省财政厅快报统计,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56.1亿元,增长25.2%,财政收入增幅在全国东部沿海省份位居前列。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244.5亿元,增长12.8%。在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全国财政普遍增幅下滑的形势下,全省财政收入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彰显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明显增强。
在财政支出方面,2008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51.9亿元,增长22%;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69.1亿元,增长22.7%,全省及省本级农业、科技、教育等法定支出增幅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2008年是全省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一年,收支任务异常艰巨。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围绕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解决民生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严格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消化增支减收因素,进一步提高财政绩效,为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有效的财力保障。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利用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财政投入资金22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安全生产和服务业的现代化升级;省财政投入272亿元,重点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央和省财政的扶持下,全省74个县区经济超常发展,预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57亿元,同比增长33%,比全省平均增幅高7.8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支出重点向改善民生倾斜,凸现出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取向。初步统计,2008年全省直接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达587.9亿元,比上年增加137.9亿元,增长30.6%。一是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省共筹措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近452亿元,增长16.2%,重点支持零就业家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再就业,确保养老金、低保金和抚恤金按时足额发放,解决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和受灾救济等问题。二是支持教育发展。全省投入教育支出近300亿元,增长19%,重点用于建立健全覆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扶困助学体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政策,支持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支持职业教育、高校教育健康发展等。三是支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全省投入医疗卫生支出近80亿元,增长20.1%,重点支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四是全省投入41亿元资金支持生态和环境建设。五是投入13.7亿元资金支持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对口援建工作。(记者 杨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