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财政部在机关礼堂召开全国财政系统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会。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谢旭人在报告会上向全国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出号召:学习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财政事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报告会前,全体与会人员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四川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财政局副局长毛尚芳、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财政局局长刘远勤、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财政所副所长陈玉林、四川省北川县财政局局长周甫五位同志分别作了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主席台两侧电子屏幕配发的一张张图片,又将大家带回了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那段难忘的日日夜夜。在两个多小时里,全体与会人员神情肃穆、凝神倾听,报告中那一个个充满爱和奉献的故事震憾着大家的心灵,礼堂里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谢旭人指出,五位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感人至深、震憾心灵的抗震篇章,他们是成千上万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财政干部的代表和典型。他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财政系统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决策部署,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紧急行动,及时研究灾情和制定政策,积极筹措和拨付救灾资金,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有力保障了灾区受灾群众的衣食住医,有力保障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广大财政干部经受住了考验,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的队伍,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来、危难关头冲得上去、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地震发生后,财政部根据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紧急部署,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担当起抗震救灾资金保障重任。紧急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资金拨付到灾区,确保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财政部及灾区财政厅(局)分别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各级财政干部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体现了广大财政干部对党、对人民、对财政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谢旭人特别指出,灾区广大基层财政干部面对山崩地裂、房屋倒塌、交通断绝、通信瘫痪,他们没有退却;面对亲人离去的悲痛,他们擦干泪水,继续前行。四川省北川县财政局86名干部在灾害中有43位同志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幸存的同志们化悲痛为力量,毅然决然地投入抗震救灾斗争。灾区财政干部积极组建各类“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形成了一个个坚强战斗堡垒。他们在余震中认真排查倒塌房屋、在瓦砾里奋力搜救被困人员;第一时间统计受灾群众人数和上报灾情数据,积极筹措和拨付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努力使受灾群众有吃、有穿、有住、有医。很多干部在简易的办公场所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没有顾得上回到同样受灾的家里看上一眼。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了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集中体现了顾全大局、恪尽职守、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集中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
谢旭人强调,召开全国财政系统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会,就是要号召广大财政干部学习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讴歌财政干部同心同德、和衷共济、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就是要发扬财政部门的光荣传统,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决定,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谢旭人指出,弘扬财政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求广大财政干部切实肩负起改革与发展的重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财政事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作为党和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政策工具、体制保障和监管手段,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健全协调配合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着力推进依法理财,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报告会在嘹亮的《歌唱祖国》歌声中结束。财政部干部职工纷纷表示:五位同志的报告让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灵震憾,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一定要认真学习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扎扎实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
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廖晓军,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贺邦靖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廖晓军主持。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部直属单位、北京专员办及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处以上干部参加了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