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开幕在即,数千名残奥会大家庭成员已经提前抵京。9月3日,在首都机场现场体验无障碍流程,发现残障旅客的出港速度并不亚于正常旅客。据机场股份公司总经理董志毅透露,截至2008年7月,首都机场共投入1200万元进行设施改造,无障碍水平已经完全达到国际标准。
运动员轮椅10分钟转换
残障运动员在飞机上只能使用机上专用的窄体轮椅,下飞机进入廊桥后再更换各自的生活轮椅,轮椅转换速度将决定代表团出港的快捷程度。
9月3日16:30,搭载20多名英国残奥会代表团成员的KA908航班停靠T3E航站楼。飞机刚停稳,装卸人员就忙碌起来,两个装有轮椅的集装箱被拉到廊桥边,18部型号各异的运动员生活轮椅依次取出、打开并送上廊桥。早已等候多时的地服人员迅速将轮椅整齐排列到机舱口附近,只需要10分钟,就让轮椅运动员转换到各自的生活轮椅上。
边检海关柜台高度与轮椅持平
为迎接残奥会客流高峰,首都机场对1400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航站楼内105部直梯、372部扶梯、步道分别加装了镜子、扶手和盲文按钮、语音提示等无障碍设施。3座航站楼153个登机口均增设闪烁灯光设施并与航显信息连通,用来提示聋哑旅客登机。
在2号航站楼,01号远机位大棚成为残奥会团队的专用区域,轮椅旅客从办理边检手续到前往行李提取转盘均有专门通道,无需转换直升电梯,出港流程压缩40%。从登机口的轮椅转换处开始,显著的黄色轮椅提示标识就沿地板布设引导轮椅旅客找到出港通道。边检、海关的柜台则多数降至与轮椅持平的高度,让残障旅客获得视觉上的平等。该区域专设了一排无性别卫生间,宽大的空间足够轮椅活动自如,梳妆镜、舒缓的背景音乐、紧急呼叫铃等设施一应俱全。
1万份盲文指南印发
在数千名残奥会运动员中,约有800名盲人运动员,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首都机场启用了盲文服务指南,这在国内机场尚属首次。目前,共有1万份盲文指南在机场3座航站楼印发。
据透露,目前全国航站楼无障碍设施行业标准正在制定,首都机场服务残奥会的经验有望上升为行业标准。(涂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