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以“红盾护农”为抓手,以培育农村经纪人为桥梁,稳步推行“订单农业”和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努力打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平台,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向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破解农民“致富难”。重庆市继续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试点,大力推行“公司+经纪人+农户”或“协会(合作社)+经纪人+市场”模式,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已办理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设立公司和专业合作社11户,以其他方式设立的专业合作社1665户,经营项目主要涉及都市农业、森林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种植农业和养殖农业等特色农业,起到了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的示范推动作用。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破解市场“开拓难”。该市深入推进“经纪活农”活动,着力发挥经纪人信息沟通和产销衔接等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村经纪人把农村地区急需的农业生产资料送进去,把富余的农副产品运出来推向市场。上半年,新建农村经纪人创业指导站9个、“红盾”帮扶站10个、义务培训站10个,新发展农村经纪人5019户,全市农村经纪人已达18941户,农村经纪人业务量达75亿元,比2007年底增长19%。潼南县紧紧围绕“全国百个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产粮百强县和优质商品瘦肉猪基地县”大做文章,着力发展经销蔬菜、瓜果、粮食、生猪、丝棉等方面的经纪人,今年新发展农村经纪人368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61倍。
三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破解合同“兑现难”。全市着力加强对农业合同事前、事中、事后的指导、规范和监管,上半年共印发合同帮农资料8.2万份,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参考文本5万份,调解涉农合同纠纷23件,涉及金额305.6万元,签约农户92万户,签订合同56万份,合同金额23亿元。彭水县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帮助白术种植户,引导种植户与药材收购企业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并指导收购企业加大对农户扶持帮助力度。目前,有关药材收购企业已与该县5000多农户签订了15000亩白术种植合同,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
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商标,破解农产品“竞争难”。深入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宣传发动工作,着力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上半年新增农产品商标328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1.22%,总数达到5440件。该市还把培育地理标志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重要手段来抓,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商标的功能,孵化农业区域商标,打造农业区域品牌,今年已新申请3件地理标志,并成功注册“大足黑山羊”1件地理标志商标,全市地理标志商标总数已达5件。
五是大力发展维权组织,破解农民“维权难”。重庆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的“一会两站”建设,形成了覆盖城乡、受理快捷、分办顺畅、处理及时的消费者申诉举报维权网络。全市已建成消委分会522个,消费者投诉站4494个和消费者宣教站1029个,农村地区消费者维权组织不断健全。进一步完善12315行政执法体系,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上半年,共监测种子136个年批次,肥料115个批次,农资商品质量显著提高。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03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广泛创建“农产品和食品经营示范店”,建立了“农资商品质量承诺先行赔偿”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民购买假冒伪劣农资造成损失后的赔偿问题,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