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成为一种趋势。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对预测预报气象灾害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实现对气象系统的多要素、全方位、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精度连续观测,增强全社会应对重大突发气象灾害的应急保障能力,提高气象预警服务信息覆盖面,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支持。日前,江南平台入口
批准实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仅国家拨款就达19.6亿元。工程建成后将实现灾害监测超前一小时,灾害预警提前一小时,警报发布覆盖最后一公里的总体目标。这是记者1月31日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的。
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原则,建立由预警指挥发布、气象灾害监测、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报预测、气象灾害专业服务和技术保障等系统有机组成、相互协调、快速响应的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从而达到综合观测更多、预测预警更准、保障服务更广、信息发布更快的目标。
中国气象局通过该工程将实现对大气气象要素和大气成分、海洋气象、城市气象、空间天气等方面形成地面、高空、卫星、移动等组成的综合、立体、连续观测,时间、空间和要素上的加密监测,对重点地区局地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监测时效达到分钟级;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至10%,登陆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偏差在100公里内,局地强对流天气预警发布提前时间在0.5小时以上,数值天气预报可用时效北半球平均达到6.5天,提前3个月至6月对中国旱涝趋势、提前15个月至20月对厄尔尼诺事件进行有效预测;初步实现对城市、不同行业的专业化、精细化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达到受影响地区政府部门和公众平均提前15分钟,与气象相关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启动时间不超过15分钟,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预评估、灾中评估;重点地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各级政府覆盖率达到100%、公众覆盖率达到95%,运用多种特殊服务手段及时将气象信息传递到高风险区域、高危险人群中。
据悉,该工程除国家拨款19.6亿元外,地方政府也将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投入。预计将在下半年启动,历时3年至5年完成。 (中国气象报 李晔 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