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李学举在07年中民政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民政民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7年06月24日   来源:民政部网站

    在2007年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李学举部长在讲话中,就民政与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

    他指出,民生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国计民生自古以来就相提并论。重视民生,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权性质决定的,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解决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基本职责。改善民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民生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温饱、安居等;发展需求,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安全需求,包括劳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活环境安全等。重视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重点是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群众发展需求,确保群众的安全需求。民政与民生密切相关,民政工作是解决民生的基础内容,主要着眼于解决民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通过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工作,重点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三个群体”的基本生活,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做好社区建设、民间组织和地名、婚姻、殡葬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工作,满足群众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还是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都是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民生问题,首要的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管理学的“木桶理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人民群众交口称赞。重视民生问题,给民政工作的发展以极好的机遇和强劲的动力。解决民生问题,是新形势下民政工作新生长点和发展点,我们必须首先做好解决群众基本生活困难、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方面的工作。目前,我国有数量很大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优抚群体,他们就是那只“最慢的船只”,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需要救助和帮助。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的工作,保障“三个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就是让“最慢船只”跟上船队、让“最短的木板”不再成为“缺口”,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同时,要在提供公共服务上下功夫,认真做好地名、婚姻、殡葬等方面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要加大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力度,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使社会组织真正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承担者;要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公共资源效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

    在谈到民政部门怎样才能很好解决民生问题,切实履行职责的问题时,李学举部长指出:第一,要在思想上情系民生。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爱、真挚的情,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前提。一是理念上牢牢坚持为民。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深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不断丰富为民的情感,切实增强为民的责任,满怀深情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要像温总理要求的那样,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来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二是感情上紧紧维系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带着感情深入群众,体察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尤其要常到受灾群众、困难家庭、优抚对象和敬老院、福利院那里去看一看、坐一坐、聊一聊,了解他们发愁的是什么、急需的是什么、盼望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难处需要解决、哪些政策需要改进、哪些心愿需要满足。真正做到常虑群众之所忧、常思群众之所急、常想群众之所需,始终不渝地情系人民群众。三是作风上深深融入群众。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再小也要认真解决,再难也要尽力去办。要见微知著、深入细致、周到入微,从群众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切实抓好每一个细节,认真解决每一个群众的每一个困难。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用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把各项为民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把各项为民实事做在人民群众所需之处,俯首甘为人民的“孺子牛”。

    第二,要在工作上倾注民生。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要做的工作比较多,问题也比较复杂,需要全力倾注,精心谋划,周密安排,讲究策略,狠抓落实。一是围绕大局抓急需。谋划解决民生问题,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找准切入点,抓准着力点,集中精力解决党政领导高度关注、社会普遍关心、群众热切盼望的最急需的民生问题。同时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既要看到群众当前利益,又要看到群众长远利益;既要注重解决的过程和方式,又要注重解决的结果;统筹兼顾形势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现实需求,抢抓机遇、创造条件,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又好又快地把民生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二是讲究策略抓效率。大政方针既定,策略决定成败,方法影响结果。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有效、高效地解决民生问题。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前和今后,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要以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制度为重点,健全衔接配套、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为重点,完善和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以培育发展和依法监管为重点,不断增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以改进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区划、地名、婚姻、殡葬等专项事务的管理服务水平。要把握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体现民政工作特征,形成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民政部门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所涉及的事情比较多,都要落实好;所涉及的对象广泛,群体众多,差异较大,都要统筹考虑到;所涉及的工作,社会性比较强,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等。要抓住热点。某一时期社会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关系大局,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当前,解决民生是全党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我们做好民政工作有利的大环境。但成为热点,大家关注,工作的要求自然就会更高。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民政的一些工作被社会关注,如复退军人上访、殡葬和公墓管理等,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进一步研究对策,下决心解决好。

    第三,要在制度上保障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权,职责重大,不仅要事事落到实处、件件见到成效;而且要注重制度建设,注重措施落实,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快各项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注重整体安排、制度创新和长效机制的形成,不断健全保障内容,逐步扩大保障范围,适时提高保障标准,持久、规范地解决人民群众尤其是“三个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要进一步健全民政领域公共服务体系,精心搭建城乡社区建设平台,切实增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功能,继续推进地名、婚姻、殡葬等工作朝着服务为主、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形成规范管理、文明服务的运行机制。实践总是在变化的,形势也是在发展的,在解决民生问题的道路上,总会有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新的难题需要不断解决,新的领域需要不断探索。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与时俱进,以取得的成绩为新的起点,适应新情况,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注重实效、注重长效,不断谱写民生事业新篇章。

 
 
 相关链接
· 山东注重民生发展 连续4年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
· 天津市劳动保障部门:做好重点帮扶 心系民计民生
· 杜青林:做好社区卫生劳动保障工作 解决民生问题
· 四川各地各部门积极部署"富民惠民"作风建设活动
· 吉林省国税局开展"七个一"活动走入基层关注民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