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深圳作了一场题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学术报告。
他指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型向知识驱动型转变,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的跨越发展。尤其是深圳等高新技术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更应如此。
路甬祥是在2006年第四期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班上作这场报告的。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集中在深圳,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展开学习研讨。报告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主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庄礼祥、袁汝稳、张建国、邱玫、王新建、汤锦森、李华楠、袁庆文率领市人大常委会全体委员听取了报告。
世界科技发展七大趋势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在今后二三十年,可能会发生与上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相当的新科学革命。”路甬祥提出了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七点主要趋势,即:信息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正酝酿一系列重大突破,物质科学焕发新的生机,资源环境科技更关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能源科技在社会需求强烈拉动下快速发展,空间和海洋科技为人类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数学在科学和技术发展中仍会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发达地区要起先行带动作用
路甬祥说,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表明,走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或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发展模式,都无法实现追赶目标,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发展、持续发展。我国的国情也决定,再也不能单纯通过扩大投资、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保持经济的粗放快速增长,我们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使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型向知识驱动型转变,路甬祥提出四个“必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的跨越发展;必须加快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
他认为,由于我国发达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较强,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信息化水平较高,对外交流合作频繁等因素,使得这些地区可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起到先行带动作用。
主张提早开放创业板或科技板
谈到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时,路甬祥肯定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有所增强,但他认为我国的多数企业还难以担当技术创新主体的重任,突出表现在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还比较少。下一步必须为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制度、法律和政策环境。要制定有利于企业加强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政策,建设支持自主创新的资本市场,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技术进出口政策。
针对自主创新的资本市场问题,路甬祥表示,他积极主张提早开放、积极开放创业板或科技板,“有人认为现在还不成熟,不过我认为只有开放了才能成熟,才能发现问题并使之不断完善,这对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有积极好处。”
专利法和科技进步法将修改
为了从法律层面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路甬祥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准备在近期修改《科技进步法》和《专利法》。其中,《科技进步法》的修改在今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呼声很高,目前有关方面已经基本完成修订草案,在进一步调研和征求意见后,准备年内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对《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目前也在着手进行,争取明年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