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日,‘十万企业信用工程’已将11万多户企业有效信用信息征集入库,远远超过预定速度和目标。”5月18日,去安徽省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访,该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十万企业信用工程”涉及26个安徽省直部门,包含36个不同的一级指标 ,215个不同的二级指标,内容涵盖了企业基本信用信息、企业历史沿革信息、企业财务信息、企业行政许可和资质信息、金融部门记录信息、企业所受荣誉表彰和失信处罚信息,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信用能力和信用素质。今年1月1日,《安徽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以后,作为建设信用安徽核心内容和重点工程之一的“十万企业信用工程”步入法制化轨道,陡然提速。短短4个多月,征信入库企业由9万多户猛增到11万多户。
“办法”公布后,安徽省直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贯彻落实,迅速确定分管领导、承办处室并落实征信工作联络人。不少部门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加大征信工作力度,提出不少合理建议。截至5月17日,在“办法”规定提交企业信用信息的26个省直厅局中,有19个部门已向省信用办提交了近150万条有效信用信息数据,有6个部门由于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还没有建成,正在加紧对数据汇集整理,并表示将尽快提交数据。
“通过企业信用工程建设,培育、表彰一批信用好的企业,内控、惩治一批‘黑名单’企业,在整个社会建立较完整的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使安徽省商业往来更加可信,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助推安徽奋力崛起。”安徽省信用办负责人说起这话颇为自信。(记者 汝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