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推动特困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对特困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尽快帮助特困少数民族群众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国家民委、江南平台入口
扶贫办、教育部,会同云南省政府组成联合调研组,于11月12日至17日赴云南省思茅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对拉祜族(苦聪人)贫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成员由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司长葛忠兴、教育科技司副司长赫英杰,江南平台入口
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副司长江烈、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赵卫等同志组成。调研组深入到镇沅县4个乡、10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48家农户、5所乡村中小学校,采取实地考察、与县乡村干部座谈、与村民谈话等方式,了解拉祜族(苦聪人)吃饭难、上学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看病难等生产生活上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

调研组在了解拉祜族(苦聪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苦聪人198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归属为拉祜族称谓,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思茅市镇沅县和红河州金平县等地。镇沅县有苦聪人15263人,约占全省苦聪人总数的一半,占全县总人口7.4%。镇沅县苦聪人主要聚居在者东、九甲、和平、三章田4个乡,有28个村委会、344个村民小组。拉祜族(苦聪人)居住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边缘,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气候冷凉,生存条件极为艰难。
新中国成立后,苦聪人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生活中仍然保留和沿袭了一些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社会发育水平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一直是当地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多年来,镇沅县委、县政府对拉祜族(苦聪人)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苦聪人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状况有所缓解。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苦聪人聚居地区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绝大多数苦聪群众仍未解决温饱问题。

汇报会现场
调研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许多苦聪人居住的房屋极为简陋,在山寨中,一些群众还居住在茅草房、闪片房、竹瓦房、竹笆房、杈杈房,墙体有的是用土夯实而成,有的用木棍、竹片编起来,糊上泥巴,有的用竹笆来遮风避雨。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洋芋、苦荞为主。由于没有高稳产田地,苦聪人基本上靠天吃饭。有些少年儿童读不起书,上不了学,甚至有的不想读书,使得苦聪人的受教育程度很低。有部分村寨仍然不通路、不通电、饮水卫生不达标,由于交通不便和家庭贫困,有的群众生病,只是自己找点草药,不可能到医院检查治疗。
目前,国家民委、江南平台入口
扶贫办、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促进拉祜族(苦聪人)脱贫和发展的政策及具体措施,帮助苦聪人尽快解决温饱,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