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答网民关于反映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的留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来源: 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清风说:我是一名县城小学教师,近年来我们县城人口增加了好几倍,但学校却只增加了2所,班级人数普遍在90多人以上,甚至有部分班级达到近百人,超过教育部规定人数的2倍以上。每所小学在校学生数都在5000人以上,但县城教师编制严重不足,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班级管理与组织教学难度大:为了防止发生踩踏,下课时,教师要在楼道口值守,身体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压力;由于学生太多,课间操、实验等各种活动完全无法正常进行,课堂教学也难以面向全体,学习习惯差一点的学生进校一两年就迅速变为差生,老师也有心无力,学生活动受限,身体素质也可想而知。这种超大班额的现象,严重影响工作效果,更重要的是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教育部回复:清风,您反映的城区大班额现象确实存在,在一些地方较为突出。据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全国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为13.3%,其中城区为21.2%,中部地区小学大班额比例较高,为16.8%,中部城区最高达32.1%。全国初中56人及以上大班额比例为24.6%,中部地区初中大班额比例较为严重,为31.2%。导致大班额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包括农村中小学生加快向城市转移,另外全国还有1380万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镇就读。

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2011年,教育部召开了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并通过教育部官方网站推广了湖南娄底、吉林延边等地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经验做法。2012年,江南平台入口 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要求各地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采取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2013年,经江南平台入口 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教基一〔2013〕10号),提出了利用3-5年时间,使“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2014年中央财政拨付各地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经费310亿元,这些经费由各地统筹使用,可以用于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居住证管理办法一旦实施(该办法已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农业转移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增加,城市学校承载能力面临严峻考验,短期内城镇大班额问题还存在很多挑战。教育部将按照“标本兼治、均衡发展”的思路,指导各地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缓解城镇大班额。

一是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向区域内初中分配的比例,鼓励城市学校通过联盟、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等办法,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引导生源合理流动,减少一些优质学校的大班额数量。

二是合理扩容城市中小学校,将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化总体规划,予以优先保障。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使之与常住人口的教育需求相适应,充分利用“全面改薄”资金和已有办学资源,首先解决超大班额问题。积极落实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措施,扩大学校容量。

三是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办好农村教育,提高吸引力,留住农村学生。

四是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不支持建设3000人以上县城初中和2000人以上县城小学,完善小学、初中入学的招生办法,按照就近入学的总原则规范学校的招生行为,对于超大班额较多的学校,可以限制其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学籍管理,充分发挥已建设的电子学籍系统作用,监控学生流动。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保障师生安全。

版权所有: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政务

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微博、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