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顾立林、李亚楠)今年两会上,许多人大代表表示,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对于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保持经济长期向好意义重大。但中西部等后发地区因自身先天不足等原因,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希望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避免其成为科技创新的“洼地”。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黄布毅说,中西部地区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项目申报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争取国家级经费支持也明显少于发达地区,而且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科技项目和资金不足,不仅严重影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严重影响中西部地区人才的成长环境,导致优秀人才流失,进一步制约了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市长王战营说,国家的科技投入一般采用项目招标制,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研究所由于人才凋零、科技集成度低、信息落后及评委的偏好等原因,很难竞争过东部发达地区,中标率低,这种“弱者恒弱”的格局使得区域间的科技创新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黄布毅举例说,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科技人才和投入等同发达地区比仍存在差距,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只有4家,还存在基础设施陈旧、整体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现有农业科技团队中两院院士仅有2人,进入国家层面的领军人物明显偏少;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不足农业总产值的0.1%,远低于全国平均值0.25%,更低于1%的国际平均水平。
为此,王战营和黄布毅均建议,加大对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设立中西部自主创新专项扶持资金,制定有利于中西部后发地区的评价制度和措施,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的专项支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设立专门针对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贷款业务,降低贷款标准,简化贷款程序;鼓励高校研究所做好中西部后发地区对口攻关,实行校(院)企结对扶持,对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给予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