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代表委员呼唤信息“高速公路”为农服务直通农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2年03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于文静、樊曦)农安,粮安,天下安。随着我国人口增多、耕地减少、农业生态恶化形势严峻,保障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压力持续加大。一些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改变这一状况的根本出路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吉林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粮食生产连续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实现‘十一连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抓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全国人大代表郝富霞说,吉林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短信平台”,整合广播、电视各类媒体资源,面向“三农”开展技术推广、市场把脉、问题咨询等服务,打通了一条公益性为农服务、信息直通农村的“高速公路”,深受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欢迎。

    “信息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正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钱克明指出,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依托农场、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将促进农业生产跨越式发展,促进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并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物耗,减少农业投入品对土壤和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一些代表和委员也指出,当前农业信息化仍存在很多制约,部分地区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现有农业信息化软件及装备落后,产品化程度不高;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性不强;技术应用示范不够,普及推广不快等。迫切需要国家启动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对此,钱克明等代表和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种植业、养殖业生产信息化建设。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为载体,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为对象,在种植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开展大田作物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建设,提高单产和效益。对生猪、肉牛、奶牛、肉鸡、蛋鸡、鱼虾蟹等,以企业为单位开展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养殖场废弃物污染,带动农户健康养殖。

    ——推动农业经营、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建设。针对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及时把信息传递给生产者和消费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选择信息化基础好、产业链完整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猪肉、牛肉、鸡肉、禽肉、蔬菜、水产品以及茶叶等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监管与质量追溯信息化示范。

    ——开展农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农机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大户、国营农场和渔业捕捞企业,开展农机、渔船安全作业信息化示范。同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信息化建设。

 
 
 相关链接
· 新华社两会述评: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 多位两会代表建议应加强对稀土的“保护性开采”
· 两会发言集锦:“当前要有更大的决心推动改革”
· 赵洪祝、夏宝龙等两会间隙考察北京浙江名品中心
· 两会日程预告:9日人代会政协会将分别举行全体会
· 两会快递: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拟于2013年1月选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