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裴闯)“为了争取科研经费,内地很多杰出专家不得不将精力用来跑课题,就像跑外交一样。这种风气很不好,也浪费了他们宝贵的科研时间。”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黄玉山5日说。
谈起教育、文化方面的问题,黄玉山代表深有感触。他认为,近年来国家投放在教育方面的资源增加非常快,内地高校硬件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学生学习环境不断改善,但同时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高校学风建设尤其需要加强。
“这可能和内地科研经费的申请和获得方式有关。”黄玉山说:“我建议,内地逐步增强申请科研经费的客观性和透明度,更加注重科研题课题本身的素质和它对国家发展的贡献,而不是公关过程。”
现在内地申请经费多以研究团队为单位,由一个知名专家带领一个团队来申请。黄玉山说:“事实上,个人课题不代表没有创建和突破性发现,应该在体制上为新人冒出提供条件和土壤,多给年轻学者一些机会。”
黄玉山说,“跑经费”现象在外国和香港绝少发生,“因为大家都不需要跑关系,评委你都不认识,做工作也没用。”他说,香港高校教师申请基金项目,只需要提交课题计划书,然后由香港本地、外国同行组成的国际小组来评审。
多年来,黄玉山代表的建议常从内地与香港取长补短、资源优化整合视角着眼。他认为,在教育领域,内地高校可以尝试借鉴外国和香港的一些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