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王玉芬:农民工子女公共教育经费应该"流转"起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03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 朱立毅、雷敏)“农民工子女本就在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公共教育经费补助范围内,可当他们离开原籍时,相应的教育经费却没有随之流转。”全国人大代表、翔宇教育集团董事长王玉芬提出了“好政策”落实中的尴尬。

    从事民办教育十余年,面对农民工子女求学的种种障碍,王玉芬心急如焚。她说,虽然国家在2003年就已确立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但政策落实与实际情况还有很大距离,许多孩子面对着政策颁布多年后的“冷现实”。

    “现在紧要的不是制定政策,而是落实好政策,要认真检查和督促各级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好政策。”作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王玉芬代表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她说,在经费问题上,由于农民工子女离开原籍时,国家补助的公共教育经费没有随之流转,而流入地政府也没有将其教育经费纳入预算,因此接收学校很难拿到对应的补助。

    她建议,尝试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子女公共教育经费流转制度。“当农民工子女离开流出地时,其相应的教育经费可参照社保资金的方式流转,以减轻流入地财政和学校的负担。”

    此外,她还建议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接受农民工子女较多的流入地政府给予财政转移支付,多渠道减轻流入地政府的财政负担。

    在制度层面,王玉芬代表建议,针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为流入地城市教育扩容,同时,还要逐步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机制为常住地人口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流入地政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范围,突破户籍限制,试点开放城市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以后的升学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长效教育管理体制。

 
 
 相关链接
·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网络促进执政“公开透明”
· 代表委员谈公立医院回归之路:挥别功利恢复公益
· 李盛霖:为内蒙古实施富民强区战略提供交运保障
· 徐绍史:1000万套保障房用地一定能做到应保尽保
· 姜大明:"如果政府承诺不兑现 群众就来问责我"
· 王利明代表建议:我国需要尽快制定民法总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