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程士华、金小茜)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建议,由于师资不均衡现象突出,导致择校、乱收费、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应建立区域教师流动制度,通过促进师资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和平委员说,近年来,我国在中小学教师流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了教师流动机制,如沈阳等地试行教师流动制、上海松江等地的转会制、浙江等地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和对口交流制度等。国外如日本、韩国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也值得借鉴。
李和平委员建议,针对师资不均衡现象,可以尝试建立区域教师流动制度加以疏导。首先,要完善教师聘任制,教育行政部门要摒弃将教师“卡”在花名册上的做法,主动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实施辖区内教师聘任制。学校特别是校长要有“合作”理念,促进教师校际流动或走教兼课。其次,要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实现教师多样化流动,建立中青年教师定期流动机制、名优教师巡回制、紧缺教师跨校走教制、城区支教农村制。第三,要加强教师流动的保障,推动教师有序流动,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区域内教师配置,加强对流动教师的考核,落实流动教师待遇。
“教师合理有序地定期流动,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也必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李和平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