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关注生态环境:以生态补偿方式解决“生态贫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03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人大代表建议:以生态补偿方式解决“生态贫民”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李忠将)针对我国一些重要生态功能区群众成为“生态贫民”的尴尬局面,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应该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以缓解这些地区贫困群众生活,解决“生态贫民”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杰说,包括滇、黔、川、桂、渝在内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裸露喀斯特分布区,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同时,该区域地处长江、珠江中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但是,这一区域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有152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在生态保护和农民生存之间,这些地区的许多农民被迫陷入“要生态还是要生存”的两难境地。全国人大代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祝德光说,位于贵州威宁县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的乐园,是我国一块重要的湿地,但是长久以来,鸟与农民争地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改变,一边政府要求农民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稀鸟类;一边农民要求脱贫致富。要达到两方面的平衡仅靠当地政府和农民自身是很难做到的,许多农民在这种夹缝中成为“生态贫民”。

    王世杰说,西南喀斯特地区存在着包括石漠化在内的诸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于过度开垦、滥砍滥伐和不当耕作方式等人为因素引发的。一方面农民为了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地表植被损失和水土流失,另一方面生态恶化使群众最终无土可耕,无水可引,生产生活极为困难。

    一些代表因此提出,应给予重要生态功能区农民以生态补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林树森说,目前,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和群众生存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让石漠化地区群众继续享受如退耕还林等生态补偿政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王世杰建议,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国家可以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挑选不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县市,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生态补偿资金的用途更多应关注喀斯特地区群众生活的直接改善和受益,唯有如此,才能调动其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积极性,生态建设的成果才保得住,能持久。而建立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生态补偿联动协调机制和利益分配格局是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

施作霖代表:实验室污染不容忽视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许雪毅 程义峰)“实验室废弃物污染悄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危害不可小觑。”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院长施作霖在正在召开的两会上说。

    “实验室废弃物不像大气污染、水污染那样被人们所熟知,但带来的污染问题触目惊心。”施作霖说,实验室产生的各种血液、尿、粪便、电泳液、特种生物试剂,乃至放射性污染,都不容忽视。

    据施作霖介绍,调查福建某高校院系各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现状,发现16个院系中有12个院系下属实验室存在污染物的排放,比例为75%;污染物涉及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噪音;危险废物占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认定的47大类中的28类,比例高达59.6%。

    施作霖说:“仅福州市目前就有科研、卫生以及大专院校的实验室400多个,其污染物排放量总和是相当惊人的。”

    据介绍,目前我国对实验室的污染排放并没有专门的规定,一般参照企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仅在实验室建设或认可验收时对废弃物排放提出要求,如气体实验在通风处做,废弃物由专门的环保公司回收等。

    “除少数一些环保意识较强的实验室外,大量的废弃物仍然直接排放。”施作霖说,实验室污染种类齐全、具体项目产生污染量较小、缺乏相应资金等等,都给污染治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此,立法机构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让管理实验室废弃物有法可依;对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进行分级,将实验室的监督检查纳入环境检测范围;制订各类实验室技术规范,全面推行绿色化学,尽量用无毒、低毒试剂替代高毒试剂;分类收集、妥善对待,集中、有效地处理实验室废弃物。”施作霖建议说。

张祖林代表:滇池污染治理进入“快车道”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伍晓阳)“随着入湖河道治理、环湖截污和牛栏江-滇池引水等工程推进,滇池污染治理目前已经进入‘快车道’,水质有望在不到10年内明显好转。”全国人大代表、昆明市市长张祖林在两会上表示。

    位于昆明市近郊的滇池,曾经是一颗风景秀丽的“高原明珠”。后来,由于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染等排放,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质早已下降为劣五类。因为缺少补给水源,湖水难以自我净化,治理难度较大,使滇池成为国家“三河三湖”污染治理的难点。

    “去年,滇池环湖截污和牛栏江引水工程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列入滇池污染治理‘十一五’规划的补充方案。”张祖林介绍说,去年以来滇池推进实施环湖截污、生态修复、河道治理、底泥疏浚等六大工程,滇池水质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遏制。

    张祖林介绍,今年昆明将完成环湖截污工程80%的建设任务,兴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在湖滨建设1万亩生态湿地,完成盘龙江、大观河、宝象河等主要入湖河道的截污工程,并力争完成牛栏江引水工程的审批手续。

    根据牛栏江-滇池引水方案,云南省将从140余公里外的牛栏江引水清洗滇池,工程建成后,每年引水量可达6亿立方米,水质为二类或三类。目前滇池蓄水量为15亿立方米,因此约每3年时间就可以把滇池水换一遍。

    张祖林表示,牛栏江引水工程有望在2012年之前完工,届时将为滇池提供源源不断的洁净水源,同时可为昆明城区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生态用水。他告诉记者:“原来考虑滇池水质恢复到四类水质以上要10年时间,随着环湖截污和引水工程加快推进,这个时间很有可能缩短。”

扩内需、保增长形势下的“绿色提醒”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刘东凯 向志强)扩内需、保增长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一些人大代表对此发出“绿色提醒”,在推动工业项目建设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同时,还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大兴安岭正在陷入和小兴安岭同样处境的危险。”全国人大代表、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伯纯在分团讨论时提醒。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保护水、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

    曹伯纯说,他一直十分牵挂大小兴安岭的林业发展问题。“小兴安岭现在已经被砍光了,春节过后,我去了趟内蒙古境内的大兴安岭林区,听说那里的森林保护地比黑龙江境内的部分好,但现实却让我大失所望。”

    “第一,看不到原始森林;第二,树木都不大;第三,大都是人工造林;第四,树木非常零散,并不成片。”曹伯纯说,目前树木的砍伐还在继续,而且卖这些树木得来的钱都抵不上砍伐所需的人工经费,而森林破坏后带来的生态恶果更将长期危及子孙后代。

    曹伯纯认为,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是要治理,但营造好的生态环境则更为重要。“怎么营造?就是要种树,有了树才能有绿色。”他透露,人大环资委正在起草自然保护区法,以立法的方式保护环境,但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当前问题,需要停止砍伐,并由国家拿出资金支持种树。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李金早也提出,珠江流域应和长江、黄河流域一样,列入国家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李金早说,珠江水量仅次于长江,广西境内的珠江流域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85%,占整个珠江流域面积的44.6%,保护好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于改善气候、保障饮水安全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要趁现在还没有破坏就纳入到重点保护规划里面去,不要再像长江、黄河一样,在破坏形成后再去补救。”李金早代表认为,国家应将珠江流域和长江、黄河流域一起共同列入国家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现在就要建立一个长期机制,农民保护上游的水源林,国家应该给予补偿。”

    扩大内需是今年经济保增长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李金早指出,“消费与浪费仅一字之差”,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一定要有正确的引导,消费不是浪费,在扩大消费的同时,要保护资源、制止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兴业县民政局党组书记梁启波也举了一个案例,“我们那里的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建了一个化工厂,就位于学校旁边1公里的地方,化工原料臭气冲天,直接威胁到学校的空气质量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平时出校门都捂着鼻子。”

    他表示,在今年保增长的形势下,一定要更加注意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使我们的经济增长成为绿色的增长。

董恒宇委员:建立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张丽娜 邹伟)“我特别高兴,总理报告中提到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希望相关配套政策也都能建立起来,尽快在生态脆弱地区开展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董恒宇十分关注生态问题,这次特意带来了一份关于尽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提案。

    董恒宇说,近些年来,我国草原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由于自然气候、人口增长、经济开发等诸多因素长期的交叉影响,生态十分脆弱的态势并未根本性改变,草原退化呈逐年加大趋势。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其中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被称为“中国五大牧区”,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0%。多年来,草原地区为我国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为我国人民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的肉食品、奶制品、粮食以及矿产资源。

    董恒宇忧虑地说:“现在草原出现沙化、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畜牧业整体水平低,牧民收入低于农民收入,部分牧区的生产和生活出现了困难,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凸现出来,这些新的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他介绍说,现行的草原生态补偿项目具有时限性,一旦补偿结束,生态问题随之反弹,项目之间相互割裂,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可持续性。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草原生态治理要从现在的项目实施向制度建设转变,由限期补贴向建立补偿长效机制转变。

    董恒宇建议,尽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与补偿的方针、政策进行统一协调,科学确定生态环境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补偿对象,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补偿和生态环境建设投融资机制。

傅企平代表:设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促进城乡环保一体化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岳德亮 裘立华)200万人,1000亿元。这两个数字,第一个是2007年太湖暴发大面积蓝藻直接导致饮水出现困难的人数;第二个数字,是自2006年开始的治理太湖污染二期工程预计需要的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告诉记者,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乐观,土壤、水体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首要原因。

    从近几年全国年初农药预计需求总量看,2006年为29.60万吨,2008年为29.82万吨,2009年为31.36万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也没有能够减少化肥需求量的上升趋势。

    傅企平代表建议,相关部门应针对化肥生产企业制定可衡量的生产减量政策;同时加强对不依赖化学肥料生态农业的扶持,遏制严重的农业污染,推广新型高效农药,减少化肥污染。同时,加大对农村治理面源污染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等建设工程,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大对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农村水源的保护,对农村周边的企业进行严格监控,禁止任何企业向水源排放污水或丢弃污染物。

    傅企平代表说,可考虑设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走城乡环保一体化道路,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资金投入。

陈振楼代表:切莫忽视无色无臭的“隐形污染”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杨金志 仇逸)蓝藻暴发、黑水横流、气味刺鼻……在很多人心目中,这就是水污染的景象。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陈振楼教授则认为,人们在关注有色有味的黑臭污染的同时,更要关注无色无臭的“隐形污染”。

    陈振楼说,化工废水里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在水体里虽然不一定会造成水体黑臭、富营养化,但很多无色无味物质造成的危害更大。“例如,汞、铅、砷、镉、铬等重元素具有持久性的毒害污染,我们搞环保的人把它们合称为‘五毒’。”

    此外,有机污染物也在威胁着水体质量,例如常用农药中含有的敌敌畏,炼焦业中排出的多氯联苯、多含芳烃。“这些化工产品、副产品进入水体后,造成的危害比富营养化厉害得多。它们都是难以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危害也就更加持久。”陈振楼说。

    陈振楼说,《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规定,缔约方要控制12种有机污染物,它们被合称为“肮脏的一打”。我国是这个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已从2001年开始履约。2007年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经加入了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内容。

    近年来,陈振楼在长江沿岸调研,结果被重化工业的架势吓了一跳。“沿岸各个省市把钢铁、化工、汽车等重化工产业都布置在长江边上,因为这里水源充分、排污方便、运输方便。苏北一线是这样,安徽沿江是这样,江西九江、湖北武汉和重庆还是这样,我真是怕把长江给毁了。”

    他告诉记者,黄河沿岸重化工产业的发展也是“快得不得了”。

    在大气污染方面,陈振楼说,人们不仅要关注大气二氧化硫指标、温室气体排放,还要当心氮氧化物的污染。“氮氧化物可以转化成硝酸盐、氨氮,跟二氧化硫一样可以导致酸雨,是非常重要的污染源。”

    陈振楼介绍,国家已经开始控制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但是更多的氮氧化物来自工业燃煤,现在有必要在开展脱硫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脱硝工作。

把大小兴安岭建成维护我国生态的“战略屏障”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张晓松 孙英威 谭剑)“地处小兴安岭的伊春林区可采成过熟林蓄积量仅剩917万立方米,占林木总蓄积量的4%,为开发初期的1/35。再继续采伐下去,结果只有一个:剩下一片秃山!”全国人大代表、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说。

    来自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的全国人大代表认为,鉴于大小兴安岭生态战略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应全面停止或分步停止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的森林主伐,让大森林休养生息,使之成为维护我国生态的“战略屏障”。

    位于我国东北边陲的大小兴安岭,是东北、华北乃至东北亚的天然生态屏障。这一区域是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三大水系及其主要支流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据测算,这一地区经济增加值目前仅300多亿元,但其所提供的生态价值则高达数千亿元。

    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大小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在上个世纪末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为保护好有限的森林资源,我国于1998年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大小兴安岭林区均被纳入到这一工程之中。10年来,大小兴安岭林区不断调减木材产量,大力发展循环产业、绿色产业、第三产业,有效地发挥和释放了林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保障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大兴安岭地委书记宋希斌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做国家的森林生态功能区,为限制开发区域,禁止非保护性采伐。大兴安岭地区计划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努力将目前214.4万立方米的木材年产量,逐步调减到年森林采伐限额产量93.4万立方米的水平,使林区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培育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许兆君说,考虑到加快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建议国家把大小兴安岭的森林主伐全面停止或分步停下来,伊春林区至少停伐30年,大兴安岭林区至少停伐50年。同时,尽快扩大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破解林区深层次体制矛盾。

    “如果在伊春林区率先停下来,就可以每年调减木材产量100万立方米,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伊春林区的森林资源总量就可以恢复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的水平,使森林资源储备和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许兆君说。

 
 
 相关链接
· 王计代表:新"东汽"重建工作进展顺利 将提前建成
· 代表委员热议"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与中国经济发展
· 关注教育:代表认为要为农村免费定向培养师范生
· 回放:五位政协委员答记者问|5位代表谈应对危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