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宋振远、张建新)前不久,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江南平台入口
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江南平台入口
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至此,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从目标到实施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回首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先后经历了5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任务不同,过程有难易,效果有大小,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面对即将出台的第6次机构改革方案,梳理过去5次改革的得与失,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清晰可见。
5次改革一条主线:精兵简政 转变职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一直研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6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落脚点基本上是精简机构、精简人员、转变职能、提高效率。
1982年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前,江南平台入口
的组成部门多达100个,领导职数急剧增加。汪玉凯说:“当时冶金工业部,正副部长一共有24位。”此次机构裁减,江南平台入口
撤并了39个部门。
回头看1982年的改革,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